上月围观了下江苏书展,见识到了各大出版社与江南地区各具特色的独立书店,大开眼界。如果有天堂,那大概就是书店的样子,我心想。但书商的吆喝声一下把我拽回现实,“限时五折,走过路过,不可错过”,顿时有种超市大甩卖的情境感,实体书和实体书店的生存以后会越来越艰难吧。谷歌公司曾有建造宇宙图书馆的计划,他们要把世界上所有图书馆的资料整合并向所有人公开化,实现公众阅读的无国界化和数字化,听起来很宏大,但恐怕那些公共图书馆的寿命还是要长于谷歌公司的,并且这也意味着,实体书的命运不会久远。
书的命运向来坎坷,古往今来,由于战乱或改朝换代的种种因素,不知有多少的书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荒野之中,或焚烧,或丢弃,任凭那些文人们哭喊着反对,都改变不了那些书的悲惨命运。如果一本书经过历史的杀戮依然能够顽强存活,并且到达今天的我们的手中,那么无论对于书还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幸运。有幸通过这本书领会到前人智慧的结晶,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体验和生活中来,从而丰富我们的人生。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日益发展逐渐让阅读成为一件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事情,我们越来越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在拥挤的电车里、排队等候的时间里匆匆将电子阅读软件划过几页,便觉得获得了碎片化的收获。屏幕正越来越大密度地占据着我们的生活,成了我们的双眼最为熟悉的地方,我们似乎就快要忘记双手捧着书阅读的感觉,那是最真实的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是我们和书籍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书店的存在为这种关系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它不仅提供卖书的服务,还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造了契机。
每次去不同的城市旅行,总会去逛逛那里的书店,不同的推荐选书也显示出了书店的一部分气质,选一本中意的小说或是诗歌集,坐下来静静阅读,没有三四个小时是无法从书中抽身的,与这本书的相遇,也是种一期一会的缘分。如果说,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组成这座城市的骨骼和血肉,那么在城市中落地的书店所带来的阅读体验和文化气息,则形成了这座城市的灵魂,如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曾为大批落魄文人提供了借阅书籍和交流的场所,让他们得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书店找到一丝温存;北京的三联书店,它所提供的24小时营业让深夜读书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甚至一度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和流浪汉的夜宿场所,但对于愿意看书的人,工作人员是不会将他们劝走的,这也是三联书店有趣的地方。
对书店的钟情还在于那里的文学活动,与一家书店的相遇缘于一次诗歌沙龙。活动邀请了几位诗人来和大家聊聊诗歌,在其间,他们分别用各自的母语朗读了自己的诗,两位东欧的诗人用我完全不懂的语言诵读他们诗歌的时候,我竟也能从他们的语调和表情中感受到诗里所传递的感情,语言的隔阂并没有给欣赏文学带来绝对的困扰。在这样一家书店聆听文人墨客们的娓娓道来,阅读、写作、交流,在思想的土壤上开出一朵朵花,让这花朵开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使这城市的灵魂变得更加丰润,并且滋养更多爱书的年轻人。这也是书店存在于城市的一种方式吧。
爱书的人终会在书店遇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