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给年轻人的最好建议 —— 来自瑞·达利欧》
现实生活中例子是这样的,大家都喜欢「升职加薪」,但是你必须能站在企业主的角度来看自己,假设自己有一天创办企业,你会如何看待企业的员工。一方面,你希望他们能创造更多价值,另一方面,你希望他们的成本可控。
注意,不顾一切追求高薪对于自己的竞争力是一种危害。比如当国内很多地方工资水平上涨之后,过去的一些外商投资企业逐渐外迁,搬到东南亚等成本更低的地方 —— 这就是例子,同样的情况会发生自己身上。
工资上升一般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两个同时增长,对于你的竞争力而言,一般是损伤,而非提高。这点,大家可以经常跟HR或公司老板做一个探讨,你能看到残酷的事实,随着大家年龄的增长,工资水平又不断的提升,你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所处的位置是越来越不利!
此外,随着年龄增长,工资水平增加,你所能获得合适的工作机会在急剧下降。
这一点,35岁以上,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感受尤深,尤其是当你在科技行业的时候,因为这个行业的竞争力来自于年轻的人才!
关于这点建议,我的原则是:
希望我们能看的更远,不断的让我们的能力提升;同时让我们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但所获得的物质回报相对创造的价值来说略少一点,这时候我们的性价比是相当高的,对于企业主来说,我们是很有竞争力的员工!
让眼界高于能力,能力大于所得,持续快速的提升能力,不断提升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而持续学习,不断加强与周围高价值网络的链接,是唯一能实现上述目标的道路。
我们必须分析自己是如何工作的,如何创造价值,又如何分配价值的。在分析的基础上,学会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为更多的人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比如过去你只服务于自己的老板,那么你最好能服务于更多部门,能看到自己最终客户的需求,并做一切努力去满足客户的需求。
终极的生产率由你在单位时间、用单位资源所创造的终极价值决定。终极价值 = 究竟有多少最终客户价值与你的工作密切相关。如果你想不清楚,那可要警惕了。
很多人关心如何获得「财务自由」,我认为其实我们提错了问题。如果换个角度,我们可以问自己:如何才能持续创造更多价值?当这个问题得以回答时,我们就不再有「财务危机」的担心。
个人感想:
又到了年底工作总结时间,老板也会估量一下我们每个人的价值来调整涨薪幅度。我这几天突然感到抑郁了,因为站在老板的角度估量了一下自己创造的价值:只能说不高!但是我又觉得很不甘心,明明自己已经很重视工作,而且对每一项任务都很认真完成,而且效率并不低,也在额外充电学习。但因为所在岗位的局限性,还有各种其他原因吧,我评估了一下:现实是不会达到我年初定下的目标。
一种感到自己价值低的感觉超级不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