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全部偶然,其实都是命中注定,是为宿命。
——东野圭吾
白天的她,是外贸公司的白领丽人,楚楚动人,优雅端庄。
夜晚的她,是堕入风尘的失足女子,浓妆艳抹,神秘低调。
她,就是小说《风中黄叶》的女主人公:黄苏子。
她的生命,就像是一片黄叶,在风雨中,孤独凋零。
第一次读到她的故事时,我只觉得痛心压抑,感慨天妒红颜,造化弄人。
直到学习心理学中的“真/假自体”,我才明白,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
01 什么是真/假自体?
黄苏子是个典型的“乖乖女”,温顺、内向、沉默寡言。
父亲擅自更改她的文科志愿,对她挖苦讽刺。
即使,她凭自己努力,考取了重点大学,也被父亲说成“不是我为你掌舵,哪有你的今天?”
无论遭遇什么,她都默默承受,毫无怨言。
黄苏子表现出的“乖乖女”形象,就是一个典型的假自体。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发展出“假自体”的概念,是指一个人为了适应环境,而发展出的一种防御结构,目的是为了保护真自体。
简单来说,人有时候,会把自己真实的一面隐藏起来,戴上面具,在社会中生存。
假自体,就是为了应付环境、应付他人的伪装。
就像是一个人形广告牌,我们把真实的自己,躲在它后面。
从正面看起来,它形象逼真,但是,不能从多角度来看。
你转到后面就会发现,它只是一个平面的纸板,不是一个鲜活的人。
它只是一种防御、一种伪装。
当然,不是说假自体不好。
每个人,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假自体护体,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
只有当假自体过于厚重,甚至,完全掩盖一个人的真实一面时,才会出现问题。
什么是真自体?
它是我们真实的部分,来源于身体和本能,包括欲望、创造力、自发性和原始的攻击性,代表了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和需要。
02 真/假自体的发展
如果把真自体,比作蕴含潜能的种子,那它只有得到照顾和滋养,才能破土发芽。
在这个过程中,家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自然界里,很多新生幼崽,挣扎几下就能站起来,与之相反,我们人类新生儿,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
当他们哭闹时,如果父母能及时回应,小婴儿就觉得:只要我有需要,环境就会有回应。
当这些良好体验,不断积累时,小婴儿就会感到:我的生命是由自己控制的,我是自己环境的主人。
父母的及时回应,悉心照顾,让孩子建立起最原始的安全感。
同时,真正自体的存在感,也不断加强,慢慢形成凝聚的、健康的自体。
如果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养育孩子。
比如说,孩子还不饿,父母就强迫他吃奶,或者孩子想玩耍的时候,父母偏要他睡觉,这些举动,对小婴儿来说,非常具有侵入性。
当类似举动,反反复复,成为一个模式之后,孩子就会迎合父母,发展出“假自体”。
黄苏子就是如此。
她生不逢时,前面四个哥哥姐姐,父母的婚姻也不愉快。
姐姐不喜欢她,总是呵斥她:“你是不是弱智呀?”
她去告状,母亲反而怪她爱惹事。
父亲在学校礼貌温和、文质彬彬,但他很少跟孩子们在一起,从不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
黄苏子从来不记得,父亲曾经帮过她什么,或者轻言细语地对她教导过什么。父亲也总是对她批评指责,嫌她吃饭声音大,说她自命清高不搭理人。
哥姐的奚落欺负、母亲的冷落忽视、父亲的过分严厉,这一切组,成了她的童年生活,也给她的幼小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伤害。
她内心无助的绝望感,就像是蓄满水的积雨云,笼罩着无边无际的灰色天空。
沉默寡言,低调顺从,是她的保护色,也是她的假自体。
在没有一丝温情的家里,她得不到支持,得不到认可,所以,她的精神力量只能通过自闭,来抵抗外部世界的冷漠和喧嚣。
只有这样,她才能够保护自己内心当中,最真实的部分。
但这也意味着,她的真实部分,丧失了和外界的联系。
这时候的真自体,是非常弱小的,它一直在等待重见天日的机会。
03 真/假自体的分裂
无论真自体多么弱小,它都只能被隐藏,而不能被毁灭。
无论假自体多么坚固,你都有机会,去寻找真实的自我。
但往往,这些机会,被我们亲手,挡在门外。
类似免疫系统,心理也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当我们陷入紧张焦虑的状态时,这些机制就会运行,来减轻、或者消除内心的不安和痛苦。
心理学家称之为:防御。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防御,它能保护内心远离威胁,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
但是,当我们僵化地依赖少数原始防御时,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其中之一就是真/假自体的分裂。
黄苏子使用过的防御手段有:
压抑、情感隔离和极端退缩,她用沉浸于内心的幻想,来代替与他人交往时的现实压力。
当父亲没有和她商量,就擅自更改了她的文理分班意向时,她表面上一言不发,但内心却满腔怒火。
“她觉得父亲的话,像针一样,扎得她耳朵流出鲜血、滴到肩膀,又顺着手臂流到指尖,沿着筷子流进碗里,染红了一粒粒米饭。”
她的痛苦和压抑,可见一斑。
如果说,家庭环境,给她的自我分裂,打下基础,那么,外部世界,就是在推波助澜。
黄苏子之后的人生里,分别经历了三次重大打击,尤其是最后一次,直接导致她的人格分裂。
高中时,她收到一封火辣直白的情书。这让她的父亲怒不可遏,并对那个男生狠狠羞辱。
但是,这并没有改善她的处境,反而让她成了笑柄。
从此,她和父亲产生深深的隔阂,甚至连叫都不叫他。
她开始自我隔离,不想见人,不想开口,连笑都不会笑。
上大学后,她情窦初开,开始渴望爱情。班上两个英武洒脱的男生,是她的倾慕对象。
一次偶然,她无意中得知,那两个男生给她起名“僵尸佳丽”。
一时间,她如雷轰顶。
从此,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烟消云散。
取而代之的,是她对外人的孤独高傲,和对自己感情的沉重压抑。
也是从这时起,她养成了暗中骂脏话的习惯。
外表高冷,是她的假象,内心激烈的辱骂,才是她真正的想法。
工作后,她依旧不爱搭理人。但她靓丽的外表,和出色的业务能力,让领导非常欣赏,打算把自己的弟弟介绍给她。
就在这时,机缘巧合,她“僵尸佳丽”的名字,传到单位,她又一次,被当作笑话。
就在这时,许红兵出现了。这个当年,被她父亲羞辱过的追求者,改头换面,成了一位成熟稳重的成功人士。
许红兵欲擒故纵,步步为营,就在黄苏子敞开心扉,主动想要投入他怀抱的时候,他把黄苏子带到了琵琶坊,一个肮脏的性交易场所。
之后,他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他不过是想报仇和羞辱。
在脏乱阴暗的小旅馆里,他征服了曾经高高在上的黄苏子,又对她百般羞辱。
可他不知道,黄苏子最坚硬的铠甲,就是不在乎。
你想打击我,看我的一片真心被你踩踏?
错了!我黄苏子现在,什么都不在乎了。
你以为是你在玩弄我?小子,我就是看你有多大能耐!
当黄苏子柔软脆弱的感情,被无情践踏后,强烈的自尊开始反击,许红兵落荒而逃。
这一通前所未有的发泄和咒骂,彻底打开了黄苏子新世界的大门。
在此之前,她一直无法表达的愤怒、欲望和攻击性,冲破了假自体的外壳,喷涌而出。
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挣扎,第一次,找到了发泄的出口。
这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在保全自己最后的尊严时,所做出的绝望的努力。
04 天使折翼,恶魔觉醒
她开始了一场惊世骇俗的人性实验,想通过这种方式,完成对自己的分裂,让生活更加本真和立体。
她主动堕入风尘,不为钱,不为情,只是享受最原始的快乐。
她真自体的反抗,最初表现,是在心里骂人,后来则是在琵琶坊的放纵。
表现形式不一,但机制相同。
白天的黄苏子,在沉默寡言的假自体掩藏下,按部就班,平淡无奇。
夜晚的虞兮,摆脱了压抑,不再伪装,在灯红酒绿中,自由放纵。
琵琶坊,就像是一个出口,释放她被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
但同时,她又开始厌恶自己。
表面上看,黄苏子和虞兮的转换,轻松自如,实际上,这种转换,在以无法估计的强度,逐步消耗她的生命力。
每次回来,她都用整瓶的沐浴露来清洗自己。
她过着一种,表面和内在相分离的生活。
虞兮,放纵归来,一刻千金,强烈的自我厌恶感,涌上她的心头。
黄苏子,许久未去,度日如年,生活的空虚无味感,啃噬她的内心。
她的内心和肉体,渐行渐远。她成了一个,完全被黑暗的欲望,所支配的肉体。
虞兮的存在,原本,是为了避免真实人格的崩溃,可时间长了,就变成饮鸩止渴式的徒劳。
她的内心,变成真/假自体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
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真实自我,为追求整合,而进行的残酷杀戮。
即使,她没有死于他人之手,最终的归宿,也会是自我了结。
因为她会感到,只有终结自己,才能够守护住,自己内心中最宝贵的部分,不让这部分,再受到外界的侵犯和凌辱。
05 谁是凶手?
小说结尾,黄苏子死于一个,知道她的秘密的拾荒老头之手。
但是,在我看来,这个安排,很有象征意义,象征着真正的凶手,是她的父亲。
他从黄苏子一出生,就杀死了她的心灵,接着一步一步,促成黄苏子肉体生命的终结。
而当得知女儿遇害的消息后,黄苏子的父亲第一反应,竟然不是悲痛,而是愤怒。
他破口大骂,控诉女儿毁了自己的名声。
有这样的父亲,是黄苏子的悲哀。
但从深处看,黄苏子的父亲,也是受害者。
他不知道,怎么去爱孩子,很可能,自己也从未得到过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没有获得,怎么能去给与呢?
这是一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在我们唏嘘感慨之余,不禁要思考: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更好地活出自我?
每个人真/假自体的整合之路,到底该怎样走下去?
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终身思考的问题。
怎么活出自己的人生,你有哪些经验呢?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果小松,用心理学解读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