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Linda,一名留学培训师,在BeBeyond做申请辅导已经9年了。
在我的专栏里,希望和你分享我所见到的申请典型案例;聊聊同学们在申请中常遇到的问题。
如果你正在准备申请,或者在考虑要不要留学,可以来看看这些分享。没准此刻你正纠结的问题,刚好是另一位同学最近解决的呢!
我每周会更新一篇文章在知乎和BeBeyond公众号上(公众号目前已经更新到第24篇啦)
简书可能更新的稍微慢一点,如果想看到更多的案例分析,记得关注我们的公众号:BeBeyond,第一时间获取哦!
后台回复:咨询案例 查看我的更多手记。
最近一周的咨询中,有这样几位同学有点着急:
根据我现在的情况,申请Top10学校的话有多大把握?只有一年不到了,可以怎么提高呢?
一直很想去哥大,但能申请的专业好像有点水,也不是很喜欢。怎么办?
很纠结:不出国觉得直接找工作比较难。想出国,但估计我能申请到的学校不是很有名,留学一趟怎么也要花掉父母50万80万……所以出国还是不出国好呢?
提出上面问题几位同学,不管其他条件如何,内心深处其实有一个共同的纠结:
我好想去名校。但是,我去得了吗?
怎么才能去?
有些人直接了当说出来,有些人可能觉得直白说出来显得太功利,默默憋着一股劲没好意思说。
(说来,我年轻的时候也有名校情结:那会儿最想去清华,结果被闺蜜忽悠去了交大。之后多少有点遗憾,于是一定要跑去水木拍婚纱照,做通宵火车的时候特别兴奋都没怎么睡……还好成片不太看得出黑眼圈)。
其实,即便最后申请到哈佛、哥大的同学,当年也有这样那样的担心。但最后大家会发现,去名校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我们是可以有系统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来准备的。
今天我们聊聊第一步:
想去名校,你必须先琢磨透:名校到底是怎么招人的?
01 领offer的你未必要标化成绩最高
有同学问我:为什么我学姐GPA3.7,T110,GRE330也会被Harvard拒?我条件还不如她,是不是更加没有希望了?
但转眼,她又听说去年哈佛教育学院系主任主动给一个托福成绩都不达标的申请人安排了面试,接着又给了全额奖学金。于是就凌乱了:学校到底是怎么招生的啊?
和她一样,很多同学都挺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的。
还真有BeBeyond学员在Harvard交流期间跑去问教授:你们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我可以成为那个样子。
教授:
Harvard的学生从来不问这个问题,他们会思考我想要什么,Harvard有什么,是否可以一起做点什么。
这位教授的回答非常平实,也很有代表性:
顶尖的学校都在寻找主动性强的“合作者”。
那个拿到Harvard全额奖学金的申请人,在中国早教领域探索了三年,在推广双语启蒙方面有很多第一手的经验,是可以和哈佛合作创造更多价值的,他的托福成绩虽然不达标,但面试中能够很好的交流,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致命影响。
02 名校想知道:你为什么来?以后会怎样?
招生过程中,学校往往特别在意两点:
1、Motivation:你到底有多想学这个专业(干这件事)?
2、Potential:你到底能不能学好?有多大可能性今后在这个领域里做出不同凡响的成就?
而你提供的成绩单,语言考试成绩,实习/科研经历,比赛奖项,个人陈述,推荐信等,甚至面试,都是学校对你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估的工具。
比如UCLA曾派了一个天文系教授去清华化工系面试博士申请者,问的是:
去了UCLA具体想做什么研究?
特别想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合作?
其实是在看:
申请人对目标领域和目标项目有多少了解;
沟通能力怎么样(如何让外行教授也能听懂);
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要做什么
从而预判其做科研的潜力,再决策是否要把教育资源投资到他身上。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把每一个显性条件都凑齐,也不一定能拿到OFFER:显性条件只是学校评估过程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啊。。。后面还有一大堆关键要素呢。
03 名校风格各不同 哪所才最适合你?
前面提到,顶尖的学校都在寻找主动性强的“合作者”。
既然是“合作”,学校自然会考虑:你们是不是气场相合。
麻省理工(MIT)偏重技术革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各种黑科技;
Harvard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大家见面最喜欢讨论现在有哪些亟待革新的社会问题;
Stanford鼓励学生“折腾”,创业相关的讲座遍地都是,很多教学楼都是“辍学者”后来的捐赠。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深入思考,而且在申请过程中充分展示(尤其是通过个人陈述和面试),会帮助学校了解和评估你的motivation和potential,提高录取率哦。
如果你从来没有琢磨过以上问题,立刻开始行动吧!这样才真的能帮助你去到名校鸭。
04 走向名校的第一步
行动的第一步,可以就从认真琢磨名校的官网开始:
认真读每一句话,用wiki搞清楚每一个抽象的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如leadership到底是什么,怎样才算有leadership)
理解项目的培养目标;
看项目的课程设置(未来你要学哪些课,每门课具体学什么有什么用,需要哪些先修课程);
看教授的研究兴趣是怎么一路演变的;
看在读学生都是什么样的;
……
同时,需要关注这个领域的新闻,快速搞清楚正在发生什么,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琢磨自己可以怎么投身其中。
这是我去年写的第一篇手记,之后,我还写了:转专业申请、申请失败案例复盘、低GPA申请等等主题的手记。
关注BeBeyond公众号,后台回复:咨询案例 查看哦。
如果你有特别想聊的话题,欢迎留言给我,我会认真对待你们的每一个回应。说不定下一期就pick你!
如果你觉得有帮助,就给我点一个赞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