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他要接受颈椎、腰椎和双髋关节全部锈死 ,身躯僵直这样的现实,他的这种病状被人俗称为“板状人”。
如果他软弱,他会让自己浑浑噩噩过完一生;如果他悲观,就会埋怨自己的不幸,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告诉自己:“如果,这是命运残忍的安排,就把它当作一场战争。”
从小,他就对文字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只要是书,他拿到肯定细细读完。文字好象清泉,滋润了他的心灵,更如良师,告诉他应该怎样活着。尽管病痛加给他很多痛苦,他觉得自己还是有梦,还是相信命运于他有着特别的意义,哪怕他不过是一个板状人。
家中的兄长也因为和他患有同样的病离开了人世,他还是坚定地相信自己不会走向这如既定的宿命,原因便是他那颗渴望飞翔的心。
他觉得自己心里有很多故事,他想把它们讲给每一个人听,他想向每一个人展现他眼中的世界。一个人的时候,他尝试着与每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交谈。也就是在与这些人物一次次对话中,他明白了,生活,于谁都是公平的,所谓的困难所谓的苦痛,任谁的生命中都会遇到,而战胜它们的只能是坚韧、不弃与勤奋。
他知道自己人生的路应该怎样走了,他开始了文学创作,尽管因为疾病,他只能躺在床上进行他的文学创作,可他依然用文字写出他的世界。一花一叶一春一秋,散发着浓郁的生命色彩。他把这些创作作品当作自己最宝贵的宝藏,也是他所有对生活向往的希望。
没有想到,一场大雨把这些化作了一场梦,他的文稿因雨水全部被毁。文稿的失去,给了他重重的一击,只有他知道那些文稿是来之多么不易,是他躺在床上一笔一画艰难而成,那是他所有的支撑和梦想。他不止一次的问自己,哪怕自己再怎么努力再怎么不弃,还是看不到想要的阳光,难道,真的只能接受命运安排的宿命么?
他偷偷的流泪,他不想让家人知道他的绝望,而母亲,曾经一直反对他对文字的痴迷,在这个时候,却静静来到他的身边,递给他新的纸和笔,要他继续写,继续写他想要的人生与生活。他望着母亲,望着母亲满是皱纹的脸,那期待、心疼的眼睛;望着母亲那双粗糙、苍老拿着纸笔的手。他不由得想起了母亲的一生。
母亲一生养活了六个孩子,有三个孩子都得了类风湿病,有的孩子还先她而去。生活于母亲比他是更多的残忍与不幸,可母亲从来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如坚韧的树一般支撑着这个家,陪着她爱的孩子一步步前行。
母亲尚且如此,自己为什么要当逃兵?那天,他告诉自己,认准了的路就一定要走下去。母亲的那双手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于是,他以“母亲的手”为题,写下了一篇饱含母爱的文章,发表于《海燕》杂志。这篇文章也被读者杂志转载。与他相伴的文字,终于给了他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便是残疾人作家赵凯。就在这样困难的环境下,他还完成了《想骑大鱼的孩子》这本书,并还荣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他的作品还刊发于《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增刊)、《文艺报》、《中华文学选刊》、《中华读书报》、《北京文学》等文学报刊。正如他自己所说:“人生没有坦途。只有踏踏实实奋力前行的人,才会迎来阳光灿烂的美好明天!”
如果有梦,就去追寻;如果有爱,便去赋予;因为阳光从来就不会辜负充满热情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