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成本,彼之市场;换言之,别人的成本,就是我的市场规模,一直以来想的都是直接的C端消费端,对于运营学习的都是收入成本利润的单方考虑。今天突然意识到,我们的销售额,C端而言就是客户的消费日程生活开支,对于他就是成本结构。我们的市场就是专注于他的成本板块是否能获益,而我也能挣钱,归根结底是一个发现足够大的市场(外部的成本市场),而以足够高的效率提供服务,我们的收入小于成本,而我们的收入能够小于客户的原来成本。应用在B端,也就是能够帮客户提高效率,降低以前存在的成本结构,而我们还能赚的足够多的利润的空间。
专注B端,所谓隐形冠军的理解,就是专注到了客户足够大的成本支出,绕不开的市场板块,帮助客户提高效率,而同时能够获取足够稳定的收入,和不断提高这个环节的收入的过程。
今天正好读了刘润老师的未来工作的五个趋势,里面提到的代理人变经纪人方向,信息对称,或者是数据分析师等趋势,我觉得都是以原先对于企业或者个人需要花费的成本,通过现在的时代或技术变迁,成本已经足够小,市场变小后,新的市场或者成本规模去发现后,进行的转变,数据分析师规模化的提高企业效率,经纪人帮助品牌商或者所谓集合点帮助客户挑选鞋子,搭配款式,向品牌方收取服务费的模式等,都可能是一个非常明显的未来趋势。帮助客户提高他目前重要的成本支出中的效率,就是B端的使命,商业模式存不存在,就看是否能帮客户优化成本,提高竞争力。
这个本质的理解,我觉得有助于接下来看待很多事务和商业规律,因此记录一笔。以待以后详尽印证参酌。
ps:我觉得我的职业生涯规划里面,对于成本优化,效率优化的兴趣很高,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对诸多庞杂工具的理解和应用,包括组织架构的设计和调试达到效率提成,收入增加的目的。这也个刘润老师提到的 未来架构设计师或者运营数据分析师等趋势职位不谋而合,也可能和自己之后创业的方向,以及不断之后做C端还是B端,对业务的思考多了一个维度的印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