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24 周五 晴
早晨起床再次想到惩罚,又看了一遍心理观点。想到一个事情。一个小男孩儿很喜欢学围棋。刚开始爸爸妈妈送他去学围棋,学的有模有样。为此,父母还给他买了漂亮的棋盘。这孩子喜欢学习围棋,与小朋友之间下围棋,也是赢得多,输的少,所以这个孩子越学越起劲儿。慢慢的,孩子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这个围棋上了,学习成绩自然也就下滑。这个时候父母认为,下围棋占了太多时间,导致没有时间写作业,出现的成绩下滑。建议他减少下棋时间,先把作业写完。孩子没有遵从,结果父亲一怒之下把棋盘从窗户扔到了楼下,后来母亲再去找棋盘,找不到了,孩子从此也不再下棋了。但同时也不再学习其他比如钢琴、美术、书法、跆拳道这些爱好了。现在妈妈经常说:哎,我们家这个什么也不喜欢学。
由上我想到:
1.孩子喜欢学围棋,是兴趣,在围棋中体验到快乐,与小朋友下棋赢的多,输的少,让孩子体验到了快乐、成就感。这是正向体验。
2.父母给他买漂亮的围棋,是看到了他的快乐,肯定了他的对围棋方面的努力,是一个奖励行为。
3.因为下围棋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学习,使成绩下滑,是围棋与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
4.父母劝说无效后,一怒之下扔了棋盘,这是一种惩罚行为。对学习成绩下滑,下围棋时间延长的一种惩罚。孩子不再下围棋了,这是惩罚的第一个效应:激起行为人的情绪反应,这里愤怒的情绪多一些,可能还有恐惧,这种情绪跟受惩罚的行为是不相容的。
5.孩子以后再也不学围棋了,这是惩罚的第二个效应。事件过去以后,受过惩罚的行为本身可以引起跟行为不相容的情绪。孩子在这件事情之后再想到围棋,就会联想到父亲的愤怒,联想到自己的恐惧与愤怒。
6.惩罚的第三个效应,是对结果的负强化即逃避惩罚和回避条件化惩罚的行为被强化了。结合这个案例,小男孩儿以后什么都不学了,可能也是惩罚的第三个效应的原因。我什么也不学了,自然就没有原因被惩罚了。
如果孩子父母来咨询,可以从这个方向进行。父母担心的是不能保证学习时间,可以做一个规定,保证先完成作业,孩子遵守了给予适当奖励,当然这个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不能半途而废。然后在生活中发现孩子感兴趣的地方,一旦发现他做的好的时候就给予表扬、肯定,即你得看见孩子的亮点。还有一点就是父母要避免情绪非常强烈、过激的行为,扔棋盘这个事儿就过激了,不尊重孩子的所有权,过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