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主要介绍了日本封建主义的等级制度的历史及具体的内容。这样等级制度让日本有了各就其位的理念,这样理念成为了日本人生活中甚至在国际关系中行事准则。
1、阶层和平等的对抗
日本人对制度等级的依赖PK美国人对平等只有的信仰。
美国人不在乎阶层之间各种细枝末节的礼仪,他们不要求被人这么做,因为他们自己也不这么做。美国人最信奉“平等”,其他信条则没有那么重要。有时候会故意忽视“自由”,把它抛到脑后,但是始终把“平等”当做生活准则。
日本人所宣传的“各就其位”理念,其实是一种甚至于他们社会经验的人生准则,在几个世纪以来,不平等就是他们最熟悉也最习惯的生活方式。
2、宗族制度
宗族制度化的主要途径有:
1)根据姓氏。这个情况中国和日本不同。在日本直到19世纪中期,只有一些贵族和武士家庭允许使用姓氏。姓氏是中国宗族制度的基础,若没有姓氏或者预支相应的事物,宗族组织就没法发展。
2)神社或圣地祭拜远祖或者祭神。在日本,没有姓氏或族谱,都可以参加这类活动。在日本的所有的社会阶层中,对祖先的崇拜主要表现为在客厅中设置一个神龛,只供奉六七个最近逝去的亲属灵牌
3、日本封建主义统治
在日本的公元前8世纪左右,天皇被挤到了幕后,“将军”这个古老的军事头衔成为了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每个封建领主,即“大名”,都有自己武装的家臣,即“武士”。
在16世纪,内战在日本全国蔓延,当大的武将德川家康在所有对手中脱衣而出,成为德川家族第一个将军,德川家族并世袭“将军”的头衔长达两个世纪。
在日本的封建社会有着复杂的分层,并且每个分层的地位都是从上一代继承而来。排在皇室和宫廷贵族只限有四个世袭阶层,根据顺序,依次是:士(武士)、农、工和商。排在他们后面的则是贱人。在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中,日本人养成了行为细节皆有规范,地位皆有制定的观念。虽然各个等级之间有巨大的鸿沟,同事每个阶层都得到了某种保障,这样同事带来了安全和秩序。各个阶层之间也是有灵活性的。日本提供了一些明确的手段玩转这个体系,来改变自己的等级地位。例如高利贷主和商人富起来后可以利用典押和出租的方式成为“地主”或者让他们的子女可以和武士阶层通婚,让他们也就进入了上层阶级。
4、权利和义务
在日本,由辈分、性别和年龄带来的特权都很大。这些特权同事也带来些责任,他们要为家族的说有成员负责,同事维护家族的荣誉。
5、日本的文化形成来源
日本的很多文化传统都是从中国引进的,我们可以从日文中包含很多汉子就可以看出。作者谈到,在世界历史上很难找到第二个主权国家可以这么成功且有计划地引进外国文明。
小结
有个老师在日本工作了很多年,他说日本人身上具有一根筋的精神。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一根筋”的精神形成有其历史原因的,通过森严的等级制度,每个等级制度做什么都是有分享详细的要求和规范,只要按照这个规范做就好,就可以有安全感。什么行为都是有其原因的,想要了解就要想想背后的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