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之后,我就很不喜欢过春节了。岁末年终总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煎迫,年纪又大了一岁,而似乎总是一无所成,回首记忆中一片凌乱和虚无,仿佛一切都是空洞的,不曾真实发生的,常陷入一种周期性的迷失走不出来的。天地不仁,运势似永不垂青,苒苒物华休,不觉老之将至矣。圣人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如今,三十常不得立,四十常惑,五十又焉得知天命乎?
凡夫俗子在人世间,岂能免于喜怒哀乐怨愁?岂能高蹈于世?曹雪芹之旷达,洞察世俗之精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书生之性情,以为上天必有所托,生命必有所寄,冷眼看世界,愤世疾风俗。安身立命尚且不能,逞论其它?俗语:百无一用是书生。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乃是年轻时理想之浮华,无益于家国。年纪渐长,当脚踏实地,点点滴滴做一些实际事。古人之讲求: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常迷失困惑,不能修身齐家,岂非修养不够,当求助内心?
人在人世间,都得食人间烟火,都得面对人情冷暖。都得接受不同的际遇。输赢、成败、得失、沉浮种种......时运非我所能掌控,命途似在冥冥之中,君子见机,达人知命,顺势而为,不可强求也。做人当以诚恳,不自欺也?做事以勤勉,点点滴滴,勿好高骛远!舍此,读书以养我精神而已。
人生最终的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一个人来说属于高级命题?凡夫俗子不受此困惑。更皆地气的是梁漱溟提出人的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的 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尤其以人与他人关系为核心,儒家文化千百年的熏陶下,处理人际尤为重要,乃是一个人立身之本。人情社会,谁人能超脱高蹈?我与他人有何不同?从这个视角来看,没什么两样?当积极处世,积极融入,而内心的丰盈与贫乏乃是自己的世界,不需向他人展示。
接受自己普通,接受自己平凡,名利如过眼云烟,有幸得之,一溜烟云尔,何须在意?寂寂无名,何须汲汲如狂钻营?下半生在滚滚凡尘,浩浩俗流之中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最终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时光如白马过隙,人生匆匆。凡夫俗子一生如尘埃落定,最终能留下什么?蕃息是一个主要的方面,基因传下了,某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传承下去了。
佛曰:休执着,放下,放下!醍醐灌顶也!
我即是人间一凡夫俗子也。所谓知命,最重要的大约就是接受自己的普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