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点说责善。责善,是王门四规(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最后一规。所谓的责善是规劝从善,就是朋友之间相互的督促,相互提醒。责善,是要求朋友相交,须真诚告诫循循善诱。
阳明先生说,“凡攻我之失者,皆我师也,安可以不乐受而心感之乎”?
这确实是为人处世大境界。一般人都不愿接受他人“攻我之失”,也就是不愿听他人对自己过失的责难,哪里谈得上快乐接受?哪里会有心里感动?不怨恨就不错了。
我们为什么不爱听反对意见?一来好面子,二来习惯自以为是,不觉得自己的过失为过失。三来看不上他人,即便身处黑暗中,也不愿迎接光来照亮自己。
从阳明先生恳切的句子中,我能感受到他的真诚之心,他的坦荡胸怀。
想想自己,是否具备“攻我之失,皆为我师”的胸襟?答案是没有。自以为是的根源在哪里?内心深处尚未真正理解“人皆我师”,相反“好为人师”,这也是身为教师的自身局限性。
其实当人有了谦下姿态,就能发现他人的长处;当人总觉自己与众不同,看不见他人,学不到东西,终生不过停留于认知的局限性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