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进了一个学姐的空间,浏览她的文字和她生活的切片。原来我所结识的人中,有人正过着剧本里高雅理想的生活,有优秀的朋友圈子和阳光的生活心态。读完她的点点滴滴,生出净化的力量,接地气的崇高,引人向善向好向理想。
朋友圈,有人发自拍、生活琐事、随感情绪,也有不经常发动态的人。忽然发现,同一个世界里,就算我们彼此相距不远,经历的事件大同小异,各自却有不同的生活。现在对生活的看法和生活的姿态,一步步为未来日子打着铺垫。也许向往雅致理想的生活,也许想以后过上得意幸福的日子。你可能也经历了斗志昂扬,积极乐观的时刻,会有顺意的打算,把自己设想成理想中的自己,去做计划中的事情。
当你真正踏上崇高理想的道路时,不知不觉地沦落到另一条轨道上,也许起初那种澎湃积极的感觉已经不再。你仍然记得那种感觉,可是它再也无法成为你奋力前行的动力。这样冒昧设想别人也设想着自己。晚上冷早早的钻进了被窝,不知不觉掏出了手机,手机上并没有一个具体吸引人的功能,它和外界有了连通,不论现实的外界还是虚拟的外界,或者精神的外界,总之逃离现在这个环境下的无聊状态。可能会聊天,可能会浏览网页,可能会看电子书,可能会打会儿游戏,可能会做别的。觉得这些都很没意思,可放下手机也没意思。或许会和室友闲谈,一个话题到另一个话题的跳跃,然后无疾而终。会做别的,觉得可能会舒服。当做完上述事情的时候,将他们统一放置到一个筐里,它打上了“堕落”的标签。也许自知,它们于你无益。因为昨晚睡得晚,或者今早气候太冷而安慰自己不必早起,或许这是睡觉前已经给过的暗示。白天上课,不自觉地溜神,发现了自己跑神,你任由着你,会做别的事情,大多数无关紧要的事情,也可以和同桌窃语,你一句我一句,无意义的话在耳朵和嘴巴之间快乐地互递。该吃饭的时候,很不坚定,不坚定的时候有多个理由开解,你不按时按量吃饭。准备早起运动,“不想”去了,准备中午背书,“不想”去了。
等一段时间过后,你把记忆拉回到立下愿景那个节点,然后再次出发。晚上看了会书,然后合上书进入被窝睡觉,早上一大早醒来,精神饱满,感受着清冷空气在操场上慢跑,朝阳渐渐进入你的视线,校园里走动的人声多了。安排好杂事,礼貌地买早餐,喝完一杯热牛奶觉得肚子很暖,开始一天的学习,碰见了微笑的人,感觉自己很受欢迎,老师讲课抬起头听,低下头记,你感受到知识在脑海里翻涌,和老师亦师亦友。充实而积极的过完一天。晚上可能有人约你,然后陪同学,回到宿舍。积极乐观的生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了不想做却对你有益的事情,进步了。这时候的你悔不当初,重新开始设想下一个阶段的打算。然后晚睡晚起,路过的事情都被装进“堕落”“颓丧”的筐子。你还在想象着理想的生活。
想拥有理想的生活,就要先成为理想的自己。
假如,你以后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身边的朋友也都很优秀,世俗生活中高雅的活。会有一个栖息地,房子很大,院子很小,能够精心布置家居,使每一个房间都有它的规模和特色,家里有从世界各地游玩捎回来的实用用品,比如一套地毯,一架台灯,一个桌子。房子顶上,有私人平台,容纳两张咖啡桌,一架钢琴,阳光可以直接过来。私人沙滩,孩子可以去,青少年可以去,女士可以去,艺术家也可以去。……要功名利禄,权势地位,得势当得天下势,留名要留万世名。……还想要别的。
所以选择读书。说实在话,我不喜欢读书,读书没意思,费事地一页页读。可是很闲,不读书干什么呢。几年之后,现在做的事和毁誉都烟消云散。看过的书就算被遗忘,也已内化成自己的部分。你不记得书中内容,她的道理,忘了读过什么书。读了很多书,可你并不能感觉到它的作用,想引用一句话没有,想让自己的思想深邃不能,找不到一个泉眼将所学一下子喷发出来。在岁月的延伸中,这些养分会一点一点从生活的缝隙中渗透出来,那些被遗忘的书渐渐成为你的涵养素质眼光品味格调。书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可就是这种力量,把人与人的地位,品味,格调,情趣分出层次。读书没有什么好处,它很浪费时间,就是这样的浪费,才给未来的人生增添了光彩。书是功利的,但只有值得享用它无尽公利的人,才能在看不见它时下公利的时候去追求。读书和不读书,在于人的眼光。
不要去问生活的目的,你读的书也不能让你搞清楚,书太无能了,也不能从书中获得实现人生价值的线索。书只能让你加深对生活的个人化的理解,在众说纷纭中保持自我,在世俗言流中不失立场。而这一切,当你年迈之时,便是你的答案
努力总会拥有理想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