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散文之四十
心理生命与理论物理
(第六章,6.1节,中)
杨英锐
第四种,一阶理论与算术语义学。前面所述的谓词逻辑,包括了对量词,谓词和个体变元的逻辑处理。其中,规定量词只能约束个体变元,而不能约束谓词变元;这样的逻辑,叫做一阶逻辑。顺便多说两句,如果还允许量词约束谓词变元,就可构造二阶逻辑。二阶逻辑力量更为强大,与集合论等价,加上连续统假设和选择公理,就可以构造出整个现代数学大厦。很多人在黎曼猜想迷宫中绕不出来,原因之一即是没有意识到黎曼迷宫中设有几个二阶逻辑机关。
我们知道,逻辑学(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之间存在一条鸿沟,部分因为两者的单位元意义不同。在数学中,零是加法的单位元,而1 是乘法的单位元。在逻辑学中,永真的重言式(P或者非P)是析取算子的单位元,而永假的矛盾式(P并且非P) 是合取算子的单位元。现在,任何一个数加零还等于这个数;而任何一个公式与矛盾式的合取等价于假,可视为零。两者不一致。另外,任何一个数乘1还等于这个数,而任一公式与重言式的析取还是真的。两者不一致。类似地,加法与析取以及乘法与合取也分别不一致。以上四种情况说明,逻辑算子与数学运算有本质的区别。那么,如何在逻辑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呢?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但哥德尔做到了;他通过五个步骤完成了这个伟大的语言手术,所用正是前述双腿结构方法。
第一步,是设想一个方案,将皮亚诺算术的组分,包括自然数以及加法与乘法植入一阶逻辑,再将这个组合框架重新形式化。这个新的形式系统称为一阶理论。这样,对于一阶理论的句法结构来说,皮亚诺算术即成为其算术语义学。所谓皮亚诺算术,就是一种公理化的算术系统。
第二步,配用自然数与枚举数。自然数,也叫直觉自然数或普通自然数,是皮亚诺算术的底盘。既然现在皮亚诺算术被用作一阶理论的语义学,为便于区别,也可以称普通自然数为语义自然数。为了将自然数移植到一阶理论句法结构中,就要引入相应的枚举数。所谓枚举数,就是用集合论语言定义的自然数。枚举数可由空集和后继函数而归钠定义。方法是,空集定义为0,以空集为唯一元素的集合定为1,以前两者为元素的集合定义为2,以前三者为元素的集合定义为3,等等。如此类推,可依次定义出后继枚举数,乃至可数无穷。在双腿结构中,枚举数可称为句法自然数。
第三步,算术关系与函数项。在算术中有数学运算。由加法和乘法可以构建各种函数,函数可以理解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二元关系,三元关系,乃至n元关系。因为这些关系都是在皮亚诺算术中的关系,所以又称语义关系。语义关系,也就函数,在一阶理论中被形式化为函项,亦称句法函项。
第四步,可表达性。那么,语义关系和句法函项如何关联呢?哥德尔确是科学语言的裁缝巧匠,如果说前二个步骤是费神剪裁,这里开始精心缝制。他引入了“可表达性”概念,由两条规则定义。规则一,如果一个语义n元关系在皮亚诺算术中成立(也就是为真),那么相应的句法n元函项在一阶理论中是可证明的。这条规则很直观,似乎顺利成章。规则二,如果一个语义n元关系在皮亚诺算术中不成立(也就是为假),那么相应的句法n元函项的否定在一阶理论中是可证明的。这条规则不很直观,显然是一种强处理。可表达性架设了一座从算术语义学通往一阶理论的桥梁。
第五步,哥德尔配数法。语言双腿结构的最高境界,是句法语言与语义语言之间可以完全机械地双向精确翻译。注意,这不是简单的语言游戏,而是在足够丰富的一阶理论与皮亚诺算术之间的转换,事涉数学基础的元性质,事关1900年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的希尔伯特计划。这里试图在不写公式的条件下,简述什么是哥德尔配数法。
一阶理论是一个形式系统,包含无穷多但可数无穷多个符号。可数无穷是一种最小的无穷。我们知道,自然数集是可数无穷。同时,奇数和偶数各有可数无穷多个。其实,所谓一个符号集合是可数无穷,就意味着可以用自然数,甚至只用奇数做脚标去数这个符号集,叫做两者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为每个符号配上一个唯一的奇数,叫做这个符号的“哥德尔数”。
一阶理论有可数无穷多个有穷公式,也就是有穷符号串。现在,顺序使用素数作为指数的底数,第一个素数的肩上放此公式第一个符号的哥德尔数(即做成第一个指数);第二个素数的肩上放此公式第二个符号的哥德尔数(即做成第二个指数),以此类推,在第n个素数的肩上放此公式第n个,也是最后一个符号的哥德尔数(即做成最后一个指数)。然后,将这n个指数顺序相乘,结果是一个唯一合数(偶数)。这个合数,叫做此公式的哥德尔数。
一阶理论中会衍生中出各种各样的证明,每个证明即为一有序的公式序列。如上所述,每个公式都已配备了一个唯一的哥德尔数。所以,类似地,我们顺序使用素数作为指数的底数,第一个素数的肩上放此证明中第一个公式的哥德尔数(即做成第一个指数);第二个素数的肩上放此证明的第二个公式的哥德尔数(即做成第二个指数),以此类推,在第m个素数的肩上放此证明的第m个,也是最后一个公式的哥德尔数(即做成最后一个指数)。然后,将这m个指数顺序相乘,结果也是一个唯一合数(偶数)。这个合数,叫做此证明的哥德尔数。
基于以上三层配数过程,我们就可以把一阶理论所有句法组分,包括符号,公式与证明,唯一地且机械地转换为算术语义学中的数了。这是何等的神来之笔。这还只是故事的一半。更为精彩的是,由素数分解唯一性定理(亦称素数第一定理),由一个证明的哥德尔数,可以唯一的分解还原那个证明;由一个公式的哥德尔数,可以唯一地分解还原那个公式;当然,由一个符号的哥德尔数,我们可以立刻找到那个符号。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算术语义学数学语言转换成一阶理论的符号语言。语言双腿结构,不是个摆设,而是要由神径协调,两腿反复轮用,行走奔跑。哥德尔配数法使这成为可能。
哥德尔配数法,体现是人类心智极致之美,给人以极大的心理震撼。它在数学,逻辑学,同时也在心理学掀起出人意料的波澜,这就是哥德尔所创造的自指语句。1931年,哥德尔利用他构造的一个自指语句,证明了,一阶理论的协调性独立于一阶理论,并且一阶理论是不完全的。这部分内容,涉及哥德尔不完全定理和塔斯基不可定义性定理,这是本文第七章关于心理生命“自指期”的内容。
此上四种科学语言双腿结构,都是教科书知识,我只是在不用符号公式的条件下用自然语言整理叙述。以下数种,就留下了杨英锐斧凿痕迹。
第五种,决策论句法结构及其效用语义学。经典公理化决策论句法是一个三层结构。第一层是一集选择,或称可选备项。第二层是说,每一个选择可以产生一集可能结果。第三层是说,每一后果由二个性质也仅由二个性质所刻画,即欲望与可行性。要提出一个决策论问题,就要把问题置入这个句法结构。解决一个决策论问题,要求在选择集上建立全序的偏好关系,即对意二个选择,必须偏好其一,而不能偏好“不予偏好”。偏好是一个句法概念。可以看到,经典决策论句法的词汇表包括五个且仅五个概念:选择,结果,欲望,可行性与偏好,由其组成三层语法结构与解决条件。少一个概念,不成其为一个经典决策问题。多一个概念,说明尚未提炼出合适的决策问题。那么这个经典决策论是什么意思,又如何建立经典偏好关系呢?这叫做语义学向询。
经典决策论句法结构是由上向下构建的,其语义学要由下向上规定决策论意义。首先,欲望的决策论意义只有一个,那就钱数。无论是什么欲望,在决策论的意义下,都必须折算成值多少钱。您可能听这话不舒服,觉得这不是糟踏侮辱人吗?拿我当什么人了,你以为我是拜金狂吗?我热爱我的祖国,那是无价的!我有我的信仰,那是无条件的!这当然可以理解。可是,人们一般不会说,我“决定”爱我的祖国,因为爱祖国是伦理论题。人们一般也不会说,我“决定”信仰上帝,因为那是宗教论题。伦理学和宗教学都超出了决策论框架。这就是决策论的边界,没有边界的理论不是科学,没有明确边界的科学不是成熟的学科。
下一个概念是一个可能结果的可行性。你想要买一辆新车,你甚至想要买下一个汽车公司,两者的可行性显然不同。可行性自然的数学刻画是概率,可是在标准概率论中,一个单独的独立事件没有概率可言。当然,心理学中有关于主观概率的理论,为一个孤立的独立事件配置概率,也叫或然率,这会在在其他上下文中说到,但那不宜放入标准决策论中。注意,一个选择可以产生若干个甚至许多可能的结果,决策者对这些可能结果的看重程度不同,也就是所赋予的权重不同。对于一个选择,所有可能结果被赋予的权重分布,叫做一个策略。要将这个策略转换成一个概率分布,在数学上要做归一化处理,也就是要求一个分布中的所有概率相加等于1。原因是,所涉可能结果都是从属于同一个选择,若视此选择为最优偏好,它即成为现实,而现实事件的概率为1。有了这个归一化的概率分布,就可以为一个可能结果配置概率了。这样,我们才可以说,语法可行性的决策论语义是其概率。
一个可能结果(possible outcome) 由其欲望与可行性两种句法属性刻画。欲望的决策论语义是钱数,可行性的决策论语义是概率,两者相乘,叫做效用。所以,一个句法可能结果的决策论语义就是其效用。这是决策论效用语义学得名的由来。这是第二层,称为结果层。再往上走一层,就回到选项层。一个选项可以产生若干个或许多个可能结果,每个可能结果有其语义效用;这些效用的加和,叫做数学期望。所以,一个句法选项的决策论语义就是其数学期望。
强调一句,钱数是数,概率是数,两者相乘所得效用也是是数,效用相加还是数,所以,效用语义学也叫数字语义学。决策论的系统元性质要求,其句法结构与效用语义学强度相当,不多不少,刚好刚刚好。这个元性质由决策论表示定理所刻画:对于任意二个选项,偏好其中此选项之于彼选项,当且仅当此选项的数学期望大于彼选项的教学期望。可以看到,类似这种元性质的要求,正是从标准逻辑模仿来的。为什么用数字语义学来解释决策论句法结构呢?好处如次。我们不熟悉两个选项之间的偏好关系是什么意思,难以确定,但我们知道两个数之间的大于关系是什么意思,所以用后者解释前者,这就是效用语义学的功能。
(2021-8-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