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次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便越发越喜欢她的文字,于是再次找到杨老的另一本书,也觉得很受鼓舞,特意摘录了其中的相关内容,作为我的笔记。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虽说:“老即是病”,老人免不了还要生另外的病。能无疾而终,就是天大的幸运;或者病得干净利索,一病就死,也都称好福气。活着的人尽管舍不得病人死,但病人死了总说“解脱了”。解脱是谁的解脱呢?总不能说是病人的遗体吧?这个遗体也决不会走,得别人来抬,别人来埋。活着的人都祝愿死者“走好”。人都死了,谁还走呢?遗体以外还有谁呢?换句话说,我死了是我摆脱了遗体?还能走?怎么走好?走哪里去? 没想到他们的回答很一致,很肯定,都说人死了就是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但“薪尽火传”却是说明躯体消灭后,生命会附着另一个躯体继续燃烧,恰恰表达灵魂可以不死。这就明确证实比喻不能用来判断事物的真伪虚实。比喻不是论断。 所以我也相信莎士比亚的话:这个世界上,莫名其妙的事多着呢。 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这样一步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好在我一个人平平常常的人,无党派,也不是教徒,没什么条条框框干碍我思想的自由。而我所想的,只是浅显的事,不是专门之学,普通人都明白。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走,就什么都没有了?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一、神和鬼的问题 有人说,我们的亲人,去世后不再回家,不就证明鬼是没有的吗?我认为,身后的事,无由得知,我的自问自答,支限于今生今世 二、有关人的问题 “我”,当然不指我个人,“我”是一切人的代名词。如问“我”是谁?答“我”是人——人世间每个具体的人。每个具体的人,统称人。这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具体个别的人,数说不尽,我们只用一个抽象的“人”字,代表一切具体的人。 (一)人有灵魂 可以肯定说:人有两部分,一是看得见的身体,一是看不见的灵魂。这不是迷信,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二)人有个性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里面多次说:老话成语,是人类数千年智慧的结晶。韩非子说:“古无虚谚”他们的话确是不错。 (三)人有本性 1、本性的意义 不分贫富尊贵、上智下愚,只要是人而不是禽兽,普遍都有同样的人性。 2、什么是人性? 1)食色性也:食与色,但人之大欲,不仅仅是为了自身和后代的生存,还都图享受呢 2)灵性良心 从孔子、孟子的理论里,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不仅有良知良能,而且超越禽兽,还有良心。良心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等等仁义之心。人性中天生有仁义礼智等道德心,称良心。如果不能保住良心,随他消失,就和禽兽一样了。 西方人把“良知良能”称“本能”或“本性”或“天性”,而“良心”亦称“道德心”。就是说,每个人天生懂的是非、善恶等道德价值或标准,而在良心的督促下,很自然的追求真理,追求完善,努力按照良心上的道德标准为人行事。 下文我就使用“灵性良心”来代表人的良知良能了,并且也不用引号了。这是人所共有而又是人所特有的本性。凡是人,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性良心。贫贱的人,道德品质绝不输富贵的人。愚笨的人也不输聪明的人,他们同样识得是非,懂得好歹。我认识好几个一介不取于人而对钱财十分淡漠的人,他们都是极贫极贱,毫无学识的人。昧了良心,为名为利而为非作歹的,聪明人到比愚人多。务农的人往往比经商的老实。据农村的人说,山里人最浑朴善良。乡里人和山里人,并未受到特殊的教育,只是本性未受污损。他们认为人愈奸,心愈黑,愈得意发财。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但不分贫贱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性良心是肯定的。我不妨从亲身经历中,拈出一两个实例。 3、每个人都具有双重本性
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结合,灵与肉各有各的本性。“食色性也”是人的本性,灵性良心也是人的本性。这两重本性是矛盾的,不相容的。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看到这两种不相容的本性。 有凶恶的婴儿吗?只有爱哭爱闹二惹人烦心的娃娃。那是因为身体不舒服。婴儿没有凶恶的。但婴儿期很短,赤子之心很快就会消失的。 这里就要谈谈荀子“性恶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善者伪也。据荀子《性恶》:”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第一句说明“性”不是学来的,二是天生的。这话正可解释婴儿有灵性良心是婴儿的本性,是天生的。第二句说明:人能学,也能学好;这就是伪。“伪”指人为,不是虚伪。荀子认为人性本恶,要努力学好,才能成为好人。这确也是实情,但是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劣根性是婴儿失去赤子之心以后,身体里的劣根性渐渐发展出来的。他说人性本恶,是忽略了人的婴儿阶段。忽略了人最初的婴儿阶段,就否定了人的本性,也否定了他自己肯定的“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忍着,谓之性”。“本性难移”是我们已经肯定的。如果本性恶,就改不好。人原先本性是好的,劣根性发展后变坏了,经过努力,还能改好。如本性是恶的,就改不好了。 不和谐的两方,必然引起矛盾。有矛盾必有斗争,有斗争必有胜负。胜者或是消灭对方,或是制服对方,又形成统一。斗争可以不断,但矛盾必求统一。统一之后的“我”,又成了什么面貌呢? 三 灵与肉的斗争与统一 一)灵与肉既有矛盾,必有斗争;经过斗争,必有统一 1、斗争的双方 1)一方面是肉体 2)另一方面是灵性良心 3)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在哪一面? 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很惊讶的发现,原来灵魂在肉的一面。 2灵与肉怎样斗争 “内自讼”就是灵与肉的斗争,通常称为“天人交战”,也就是“小我”与“大我”的斗争。斗争在内心,当着孔夫子,当然不敢暴露了。 二)灵与肉的统一 1 灵性良心占上风 灵性良心人人都有。经常凭灵性良心来克制自己,就是修养。这是一种功力,在修炼中逐渐增强,逐渐坚定。 2灵性良心被弃置不顾 修养不足就容易受物欲的引诱,名利心重就顾不到灵性良心了。 战场上,进攻自卫都忙得措手不及,哪有闲暇讲究是非、曲直、善恶、公正呢?灵性良心都一笔抹杀了。 曹操因怀疑而杀了人吕伯奢一家八口,不由得感到凄怆。但他自有他的歪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两句名言,出自几部正史。曹操也确是这样待人的。虽然他一辈子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没自己称帝,他显然野心极高,要天下人都归心于他呢。而他又心地狭隘,只容得下一个自己,谁碍着他的道儿,就该杀。他杀了多少有才华,有识见的人啊!难怪他为了这两句话,被人称为奸雄。 3灵与肉的妥协 三)灵与肉的斗争中,谁做主? 我曾读过柏格森的《时间与自由意志》。读时想必半懂不懂,所以全书的内容和结论全都忘了,只记得一句时常萦回心头的话:人在当时处境中,像漩涡中的一片落叶或枯草,身不由己。 不错啊,人做得了主吗? 四 命与天命 一)人生有命 许多人辛勤一世,总是不得意,老来叹口气说:“服服命吧。” 反正一般人都知道人生有命,命运是不容否定的。 二)命理 我认为命运最不讲理。傻蛋、笨蛋、混蛋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的可以一辈子欺世盗名。有才华、有品德的人多灾多难,恶人当权得势,好人吃苦受害。所以司命者称“造化小儿”。 三)人能做主吗? 人能不能自己做主,可以从自己的经验来说。回顾自己的一生,许多事情是不由自主的,但有些事情是否有命定,或由性格决定,或自由意志,值得追究。 四)命由天定,故称天命 我们看到的命运毫无道理,专开玩笑,惯爱捉弄人,惯爱捣乱。无论中外,对命运的看法都一致。 五 万物之灵 六 人类的文明 一)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1)如果天地生人是为了人类的文明,那么人类的文明,该是永恒不灭的。 2)如果天地生人是为了人类的文明,那么人类的文明,该是有益于人类发展生存的。 3)如果天地生人,目的是为了人类的文明,那么,天地生就的人,不该这么无知,这么无能,虽是万物之灵,确实万般无奈,顾此失彼,而大部分人还醉生梦死,或麻木不仁。 4)我们且回头看看,人类文明最受称道的人间奇迹,何等惨酷。 二)天地生人的目的 天生万物,人为万物之灵,天地生人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人虽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七 人生实苦 八 人需要锻炼 牛顿在《原理》一书里说:“大自然不做徒劳无功的事。不必要的,就是徒劳无功的。” 一个人经历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 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万物的目的,该是堪称万物之灵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恶杂糅,还需要锻炼出纯正的品色来,才有价值。这个苦恼的人世,恰好是锻炼人的处所,好比炼钢的工厂,或教练运动员的操场,或教育学生的教室。这也说明,人生实苦确实有缘故的。 九 修身之道 人必须修身,而修身需用合适又和悦的方法。 十 受锻炼的是灵魂 一)人受锻炼 看得见的是肉体,肉体没有灵魂的是尸体。所以毫无疑问,主要的是灵魂。但是灵魂附着在肉体上,才有可受锻炼的物体。没有肉体,灵魂怎么锻炼呢? 所以受锻炼的是肉体,有肉体的媒介,锻炼出来的是精神。 二)在肉体和灵魂之间,“我”在哪一边? 大脑里没有“自我”的领域。大脑不同区域的感觉,在交流的时候,才产生“自我”的意识。所以一位哲学家说:我思维,所以我感觉到我的存在。 三)锻炼的成绩 灵魂接受或不接受锻炼,就有不同程度的成绩或罪孽。 十一 人生的价值 一辈子锻炼灵魂的人,对自己的信念,必老而弥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