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则新闻甚为愕然,也深感优良家教必不可少。众所皆知,家庭环境是孩子通往尘世百态的必经之地,父母自然也是直系看护人,更承担着言传身教的重任。我们在新闻或书中观摩过无数家庭的幸福或悲惨,深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如何维持家庭生态平衡也是当代人急需要面对的问题,毕竟时过境迁,日新月异的年代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与空间,正如野马脱缰,一旦放纵成性,只会越发不服管教。古之成大事者,皆历经磨难,百炼成钢。纵观如今,细如草芥的小挫折都被无限放大,不愿去尝试的生活技能有无数的借口去逃避。我亦是如此,屡次用惰性拖延成长,信誓旦旦立下学习厨艺的旗帜,最后却不了了之。归根到底,对自己不够狠,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蔡崇达的《皮囊》中写他的阿太没心没肺,为了让他的父亲学会游泳,一次次把他丢进河里,差点淹死也不管不顾,蔡崇达询问阿太为何如此狠心,她说:“皮囊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是啊,皮囊是拿来用的,闲散的生活只会迷人心智。几天前,我和读初中的弟弟聊天,他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深思,他说:“现在的男生只想着玩。”其实,不仅仅是初中生,就连大学生何尝不是持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态度,这让我又想起曾有一个学长好言奉劝 大一大二该玩就玩,不然你会后悔的。可我偏不相信命运会眷顾每一个心怀侥幸的人,他的肺腑之言大概只是对自我的抚慰。事实证明,在毕业时无忧无惧的还是对未来有准备的人。当然,言归正传,对于个人成长,家庭不是决定因素,有许多生活困顿,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奋发图强,勇于与命运搏击。不过,家教的好坏,的确会映射到孩子身上。正如美学中美感经验是物的姿态和人的情趣的往返复流。教育的成功也需要父母的交流与孩子的配合。并非是优越的生活条件就能培养有才之人,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父母的个人修养以及教育的举措。最寻常可见的便是生活习惯的养成,当你发现身边的人或许不像你一样会每天认真洗漱,勤换洗衣物时,你会有所疑惑,转念一想,其实这并不是落草就相随于你的,而是儿时妈妈便如此要求你,也不是以颐指气使的方法,而是每日的督促,让你把习惯融入了骨子里,把认真地洗漱视为一种生活态度。之后,无论寒冬酷暑,亦一如既往地践行。这只是最习以常见的例子,却足以见得生活中处处可受家庭的影响。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往往自我意识不发达,他们用模仿来感知社会,如若父母每次出游都随手丢垃圾,孩子看在眼中,自然会形成垃圾就是丢在地上的意识。我们在过于苛刻孩子的同时,是否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中国父母太操劳孩子,以至于失去了自己的人生,把养育孩子视为终身目标。我一直认为,家庭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虽说养育孩子会给生活带来负担或者限制,但是你可以拥有独处的时间,给自己足够的精力去做你想做的事情。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信从孔夫子的“中庸之道”,保持适当的距离,怀有同等的尊重。浮躁的社会土壤中,网孕育着无数近功急利的父母,他们害怕老无所依,迫切看到孩子有出息,却无形中将孩子推向绝路,成为了孩子成长的刽子手。我家小区楼下有一位阿姨常常发出河东狮吼,每每至此,我就知道她一定又在训斥她的儿子,他孩子以往不敢抵抗,只是默默的接受母亲劈头盖脸的一顿骂,有一日,我突然发现他们母子竟然争吵起来,孩子不再忍气吞声,反倒张牙舞爪起来。可见,没有温度的教育并不会让孩子顺从,反倒会让他厌恶乃至反抗,甚至埋下杀机。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过犹不及的爱往往会适得其反,曾国藩的家书,梁启超的教育方式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当为了教育孩子而迷惘时,不如把教育当成一门学门,潜心研究,学习先辈们育人的智慧。愿所有中国家长勿以爱绑架孩子,或许你想要的并非是孩子所需的,你的人生遗憾不该让孩子为之买单。所谓“善于教化,成其令名”似乎才是父母最成功的表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