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听了得到里沈祖芸的教育报告,用了1小时30分钟左右,昨天用20分钟重新翻看一下文稿内容。
具体讲了什么并不重要,许多内容至少对我现在来说关系不大,但通过那些教育正在发生的改变,带给了我一些启发和思考,发现一些自己需要马上做出改变的地方。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真正把孩子的成长放到最核心的地位,以孩子为中心。
以她为核心的意思不是处处由着她,而是家庭和个人的安排以孩子的规划和需求为指导。
因为与孩子比起来,我们的状态已相对确定,绝大部分对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已经经历,未来没有多少真正那么重要的选择,对个人的目标和计划长则三年,短则半年一年,没有太多可以改变的机会。
而孩子却大大的不同,未来二十到三十年时间里,处处都是将影响一生的选择,不能不在意,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再到工作、结婚、生子,每一个阶段都以至少三到五年为单位,毫无疑问,家庭和个人的规划必然要以顺应孩子的各个成长阶段满足孩子的需求为前提,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
弄清楚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很多时候都是不经意的把孩子放在了一个次要、从属的位置,就像对待一个给予更多关爱的小宠物,常常是让孩子来适应大人的节奏,但这样完全是错误的。
比如到了孩子该睡觉的时候,我还觉得想再看一集电视剧,或者我的哪件事情没做完,于是想着孩子等等也没关系;比如孩子饿了,我却懒得给她好好做饭,就给她一些零食来对付;比如孩子这个阶段明明非常需要大运动的发展,我却希望她安静省事,没有帮助她做足够的锻炼;孩子到了语言的敏感期,明明需要丰富的语言的输入和刺激,我却常常不想说话让她自己玩儿;孩子明明有点枯燥无聊想让我陪她,我却在看股票纠结该买进还是卖掉忽视了她……
回想起来不禁汗颜,哪个重要显而易见,过去自己竟然没有察觉,把孩子放在主位,一切就清晰而简单了。
这还只是日常生活的方面,远一点想:孩子的幼儿园怎么选,上哪所小学,公立还是私立,可能会有哪些兴趣爱好,会上什么课外班、谁来接送、每天用多长时间来陪伴、每天谁来做饭、怎样让她身体好爱运动、她会喜欢和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家里的房子应该换到哪里多大面积可以在能力范围内给她更好的环境、升中学和选择大学、乃至毕业、工作,可能需要我们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
这些看似还很远的问题,其实就在眼前,因为这些路我们都走过了,知道那有多快,知道曾经的每一步都带给了自己什么,当然未来是不可预料的,但家庭的气质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就像一颗树,根越深、越稳,才越有力量向上生长,主干越浑厚、粗壮,枝叶才可能越繁盛、茂密,反过来,枝叶再繁茂,也需要从主干中汲取营养。
孩子是一颗小树,家就是她的根,父母必须努力的把根扎牢、扎稳,给她足够的养料、足够的支持,她才可能沐浴着阳光,尽情的成长,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五年、十年,而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根是她向上的起点,也决定着她将可能够到多高的阳光。孩子向上长一厘米,我们需要向下扎深10厘米,因为我们不能只以孩子眼前的需求得到满足就认为自己做的足够了,而要考虑到底需要储存多少的能量才可能够她的一生来取用,还有刮风、下雨、酷暑、寒冬,到底要多稳多牢的根才能让她永远端庄、挺拔?
能量不仅是指财富、地位,它还更多的包含了爱、陪伴、信任,、尊重、鼓励、勇敢、坚强……
父母的每一个现在都将影响孩子的未来,所以,从现在起,就以孩子为核心,以孩子的成长需求规划家庭和自己未来的方向。
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快乐,有的希望孩子懂事,有的希望有出息,有的希望孩子安安稳稳,或者每一种期望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不过又都不全对。
快乐,怎么样是快乐?随心所欲是快乐么?无忧无虑是快乐么?人生究竟能有多长时间是快乐的呢?如果只有玩耍使他快乐,当他长大后一事无成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恋人和生活,还会快乐么?
懂事,什么是懂事?总是懂得别人的想法病按照别人的期望去做压抑自己叫懂事?那她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尊严在哪里?如果你希望孩子懂事,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
有出息?那就更离谱了,啥叫有出息?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有钱、有地位还是当上科学家或者成为民族英雄?平平凡凡的安稳生活就不算有出息了吗?那么想让孩子有出息的你又多有出息呢?
我觉得,作为父母,是不应该对孩子抱有期望的,任何一种期望,都是把自己的意志加给了孩子。
如同一株草莓,你不能期待她结出樱桃;一颗小草,不能指望它长成大树;一朵芍药,不能梦想她开成牡丹。
暂且把孩子比做小树,父母只管自己深深的往下扎根,至于该怎么生长,要看小树自己的意愿,看他到底是颗什么样的种子,经历了怎样的环境,只要他的根足够牢靠,他成长为自己该有的样子就好。
孩子也是,让她有条件成为自己,成为她本该成为的样子,这就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所做一切的意义,与其期待孩子,不如要求自己,给她足够的养料、足够的支持,其他的事情,自有风雨,自有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