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师的谈话》(苏)列.符·赞科夫(57-82)
平时我们最为关心的是怎么样传授给学生大量真正的、严谨的知识,同时又能保证他们知识掌握扎实。很早就有人提到,(康·季·乌申斯基)要想知识掌握扎实,需要不断的复习。我们现在也非常强调复习对于巩固知识的重要性。
但是,在知识面很广的情况下,怎样安排教学才能巩固知识呢?乌申斯基把复习分为消极复习和积极复习,并且坚定认为后者优于前者。作者认为理解基础上积极复习才能带来好效果。学生理解所读课文,并能抓住课文中表述的各种思想之间的联系时,积极复习才能有效果。否则,学生把课本合起来,尝试回忆读过的课文,但是却可能对课文的内容并不十分理解学生只是努力回忆词句,而不去理解其意义。明确理解课本内容,对保持良好记忆有非常好的作用,这对任何复习方法都是有效的。
在日常生活中,记忆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行的,而不是特意的复习。虽然我们没有去特意死记硬背,但是对于我们所读到的看到的,我们是进行思考的,有时还会和别人交谈,交换自己的印象和看法。在交谈时,我们记忆中原有的那些思想、情节,就会再次浮现出来。结论就是:去思考去无拘无束的交流联系。
人们经常用到这些知识,这样就会不断地再现原有的知识。同时,实际使用知识时,更有助于记忆的保持。我们必须制止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低年级学生这种逐字死记课文的方式,不仅妨碍他们对课文意思的理解,而且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时候就会受到严重不良影响。
对于学生的发展,应该有系统地、有目的地进行,经证实,与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相比,发展水平高的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字的正确写法,并与有关规则进行对照,而且总的来说,他们掌握知识和技巧的质量也更高。知识的广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知识和技巧的巩固,而不需要过度强调单调的复习。
要牢固掌握知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教材进行认真思考。其次,不仅要思考,还要从各个角度,各种联系中理解教材。这个就是知识的广度方面。如果各个因素之间没有联系或者联系甚少,那么就不能长久的保存在记忆中。尽管对学习过的教材进行大量的复习,却还是很容易遗忘。
怎样才能传授给学生大量真正的、严谨的知识,同时又能保证他们知识掌握扎实?知识的巩固性都不是靠大量的复习得来的,而是靠知识的广度来达到的。知识的广度并不是单纯地意味着知识的体量宽大。最重要的是知识之间本质上的联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恰当的揭示出其中的联系,那么这些概念就会形成一个严正有序的体系。这样宽广的知识面就不仅为知识的掌握提供良好条件,也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学生在有机的联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效果会比单调的复习好得多。
感悟:儿子在低年级时经常会遇到背书问题,每天晚上语文老师都会布置需要背诵的内容,从课文到弟子规到论语、大学、中庸记得有一次我带着儿子到外面玩,正当儿子玩的高兴的时候我来了句:“儿子咱们背下老师布置的周末作业吧?”儿子顿时脸拉的很长,我从百度上搜出这段儿子就开始督促他背诵起来,读了好多遍还是不能背诵,儿子顿时泄气了,脸长的通红,眼睛里顿时泛起了泪花。我也反思自己,本来是带孩子开心来了,怎么给儿子弄的一点不开心。我决定还是暂停背书活动,安抚了一下他的情绪,并鼓励他没关系,中庸确实比较难背,连妈妈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能背诵。回到家中我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靠死记硬背确实比较困难,而且记忆不深刻,以短期记忆为主,当时会背诵,过了两天就会忘记,不能很好的形成长期记忆,对儿子的无理要求我也感到很抱歉。我打印了一份译文,边读边讲意思,最后让儿子给我讲讲意思,这样他背诵的也快了起来。
在知识广度方面,作者的见解也是非常独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是对知识的延伸,增加学生知识量的广度和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循序渐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