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在闲余时间里看完了协和医院副主任医生张羽写作的《只有医生知道》,收获良多......
翻开这本书,我看到一个女孩子皮肤包裹下身体里的血肉,看到一个母亲孕育生命的辛苦,看到协和医院里所有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这些我曾经只隐约知道只言片语的知识与事实这样清晰的展现在我的眼前时,我真庆幸,曾经把这本书放进了书架。
当医院妇产科的手术室上演生死时速,我仿佛在作者的描述下看到了手握手术刀严肃又利落的主治医生、手法娴熟配合默契的助产护士、疼痛不已满脸汗珠仍然咬牙坚持的产妇以及最后在所有人的期盼下终于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宝贝。在这些文字里、在作者事无巨细、认真严谨的科普里,我终于深刻理解当一个女人决定成为母亲并怀胎十月的艰辛与伟大,合上书,脑海里是妈妈离家时忙前忙后的整理嘱托,我没有打电话跟她说两句看似深刻的感恩话,但此后的岁月里,我将永远在心中铭记妈妈曾经为我受得苦与流的泪,在用实际行动去爱她,保护她。
当年轻无知的姑娘半夜被送进急诊,我随着作者的描述,看完一场惊心动魄与死神抢人的大战,也仿佛跟着主刀医生的手术刀看了一遍被打开的,赤裸裸、血淋淋展现在眼前的女性器官,在卫生教育及性教育向来贫乏的中国课堂之外,25岁的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了解我作为一个女孩子的体内器官构造,以及一些女性常见疾病的生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我不再盲目的对着自己的身体乱猜偶尔不舒服的原因,意识到了日常生活应该注意和避免的事情,作为一个上完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只觉得我终于在25岁这一年完成了对自己身体的探索这件事上的扫盲。
当然,作者作为在协和这样顶尖的、人才济济的名牌医院奋斗浮沉几十载的优秀医生,她的书所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医学方面的科普,还有从医几十载,在职场和社会历练的人生智慧与忠告,她像一个长辈,衷衷劝导、苦口婆心,隔着网线,跨越时间,从这些文字里一点点耐心教导劝解,也不停安慰鼓励,让我认识自己,知道要好好爱自己!
一些书摘:
1、生命从最开始的一刻,便充满了争斗、攻击和伤痛。
2、处于剧烈震荡的利害关系之中的人,难免互相算计,在一起吃喝不香。
3、童年留给人的伤痕总是很重,过往像利刃一般刻进骨子,如同窑火将颜色烧入泥胎,永远无法去除,并且在潜意识里左右你和现实世界相关的一切决断。
4、喊累除了给自己打上‘心浮气躁’或者‘能力不足’的标签之外,百无一用。
5、任何一个人的三观都不是世界的尺度,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对别人的生活指指点点
6、这世上比真理更重要的,是女性自主选择的权利。
7、不过好人和坏人总是不断转化的,没有天生的坏人,也没有一辈子的朋友,单位里很难结成真正的友谊,只有人和人之间永远的利害关系。
8、“不过是枝头早已没了果实的松塔,空空地挂在自以为高尚的枝头,咧着满身的嘴巴,所言之事,坏话说尽。我理这种人干吗呀?生命苦短,只争朝夕,有多少重要的事儿来不及做,听蝲蝲蛄叫唤,还不种地了?”
9、女人最重要的,不是急于去改变或者征服,而是学会和内心以及身体上的各种不完美平心静气相处。
10、她们不知道这地球离开谁都一样转,而自己的小身板,如果连自己都不好好珍惜和爱护,还有谁会真的在乎?天地对万物从未施得仁恩,也不求回报,只是让万物如刍狗一般自然走完由生到灭、从荣华到废弃的过程罢了,你还自己纠结个啥?
11、年轻的时候,碰到什么事,我总想解释,总想辩解,总觉得自己小嘴挺厉害的,什么都要弄个明白,有时候还语不惊人死不休。
后来,我渐渐学会了不争辩。因为理解你的人,你不用解释,她也愿意善意地去理解你,而不理解你的人,你越描越黑,反而留下个不诚恳、不老实的印象。活着活着就老了,内心就皮实了,成长是一个让人淡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称作冷漠的过程,谁都不能回避。
12、“三千年读史,不过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