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有一个题主说,她结婚朋友随礼800元,她朋友结婚她还礼800元,问大家有没有错?大家的回答也是各不相同。
随礼这事吧,也是要看当地的风俗,不能一概而论。
1、 生活中的那些随礼
我国自古就有红白喜事都有随礼一说。比如结婚生子这些事,一般都是会先写好请柬请亲朋好友前来聚会。
就以我们这里为例,关系一般的就随400元,好一点的就多随一些,当然亲戚中关系近的随得还要多一点,但前题是看各人的经济情况,也不管别人随多少,你就会随多少。
读书时我们有三个同学关系最好,其中一个和我生活在我们这个城市里,另外一个同学在老家,而且还离了婚,一个人带着儿子过活。
和我一个城市的同学生了病做了手术,我们探望她,给她随礼,老家的同学给了200元,生病的同学也没有说啥,都知道她一个人不容易,反而还很高兴,还给老家的同学帮忙找工作啥的。
有时候城里随礼反而还会少一些。在一些偏远的地方随礼那就有点多了。在我弟媳的老家,如哪家有事请客,一般是就随2千元,关系好一点的就随5千元以上,上不封顶。这个还好一点。
我以前有一个同事,老家在云南,她说她老家修房子,一般队上的邻居随1万,好一点就是2万到5万,当时她给我们说的时候,同事中没有一个不惊讶的,这个随礼也太多了吧,如果一年有两三个这样的礼,还过不过啊?
我还是觉得我们这里比较好,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来,本来也随得少,以后别人还礼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还有随礼没有必要去争当大款,自己有多大能耐就送多少,超出自己的经济实力了,那就要考虑一下了,为了送一个礼,欠一屁股债是不划算的。
2、 还礼
别人在你有事时随了礼,当别人有事,你也得还礼。怎么还,这要看各地的风俗习惯。五里同音,十里一俗,别的地方我不太知道。我就说一说我们这里。
我们这里还礼一般是在别人给你随礼的基础上再加2百元,比如说别人给随了800元,你在还礼时就还1000元,这是礼节,也是一种礼貌,这个没有谁给规定要还多少,一般这些都是约定成俗的习惯,大家也知道这个情况。
其实从还礼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人情世故,也就是我们书面语中说的待人接物。这本是一个很小的事,但是从这个很小的事中,你能看出某个人为人处事。这个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和智商没有关系,和情商有关。
一个人智商决定了他的起点,但情商能让他在世间走多远。所以在走出学校后情商很重要,这个还礼就能看出一个人情商问题。
3、 最后
随礼也是有讲究的,有的地方有人去世,不能随双数,有的地方没有这一说。有的地方遇到结婚随礼都是双数起,有些地方没有这项规定。
一风一俗,五里不同乡,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一样,随礼的份额起点也不一样,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我们这里随礼,随得不多,也不是太少,别人以后还礼也会没有压力。
这样随礼就很好,像上面我前同事她们那种随礼,真的是要把自己随穷的。别人到时还礼时也很有压力。
这个随礼是代表别人对你的庆祝。还有那种家里有人离世时,别人对离去者的一种哀悼,不应该从随礼中去看待其它一问题,比如一定要别人按你心中所期望的那样来,会强人所难,条件好的可以不说,大多数都是条件都很一般,只要别人心意到了就行,他的到来就是对你最大的庆祝。要想明白这一点
记得母亲在她过60岁生日时,家里的亲戚们都多少都了一些礼,母亲先照单收着,等晚饭结束后,大家告辞时,母亲再将随礼的钱如数奉还,说人到了就行,礼钱就不用了,大家在一起聚一聚高兴一下就很好,不用那么客气,这就是母亲的待客。
随礼和还礼时,一看关系,二看你的待人接物之道。这些没有谁给你说,只有自己在经历后总结或者家里有长者可以问一下。
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都要随礼,我还是那句话,自己按照自己的经济实力来,不要超出你的能力范围,这一点我想大家也是能够理解的。
说到这里,下周,有一个同学过生日请了我去,我又要随礼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