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喜欢聊天,我亦如此,但我不喜欢上班时候聊天,因为工作忙,还会影响他人,偶尔说笑调节一下气氛也就罢了。
退休三年了,两年多都在家里,跟人聊天的机会很少,虽然每天都要去公园一趟,但基本独来独往。一来我不爱早起,二来我喜欢自由自在。好不容易退休了,不想再被人辖制了,同时也怕给对方带来压力,所以很少约人。跟陌生人聊不起来,又不想融入那些肆意放歌的团队,虽然我歌唱得还不错——实在太吵了。但是我也太静了,我很渴望遇到熟人,聊上一两句,今天起码说话了。退休后几乎不用笔写字了,好多字不会写了。今天给学生讲陶渊明,世称“靖节先生”时,想区别一下“世称”和“谥号”时,我愣没有想起来“谥”字怎么写。不说话,不写字,这就是退休后要面对的“新”生活。看似每日“光鲜靓丽”的我,实则心理有些落寞和废墟的感觉。
最近跟几个退休的同事相约逛世园公园,大家似有同感。原来都忙于工作,几乎没时间聊天,见面后匆匆几句,总觉意犹未尽。终于退休了,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随心所欲地聊了,但见面的机会却少了。乍一见面总有种既遥远又切近的感觉,仿佛就在昨天,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总渴望对方知道自己的所有,也想了解对方的许多,好想为其分担,虽然一厢情愿,总有一种想掏心掏肺的感觉。我跟瑜梅就是这样,跟小春也有这种感觉。我跟小春不像是姑嫂,而是能够坦诚相待的好友。小春虽然是个女子,但颇有些大丈夫气,这似乎恰合了我怕麻烦的心理。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有时宁可跟陌生人说话,或憋着不说,也不想跟某些人搭茬,总想躲着他。说他有多么坏,似乎也没有,但是心里就是膈应。感觉,有时就是这么奇怪,有时能说清楚,却又常常说不清楚……聊天就是这么微妙。
好在我喜欢写些东西,虽然写得不多,却总可以排遣些孤独和落寞。
聊天虽不是什么学问,但是它有些门道,跟什么人聊,聊什么话题,聊深聊浅,往往是一种长期感觉的积累。不存戒心,没有芥蒂,不带目的,乐于向对方敞开心扉,才能达到聊天的目的,才能愉快轻松令人满足。
聊天有时还真是一门艺术,它很随意,不需要刻意准备,是一种自觉与不自觉的状态。聊天还跟人的兴趣爱好学识经历,以及价值取向有关。所谓“投机”和“朋友圈”,就是有共同话题和相近的认可度。它不是曲意逢迎,也不是应付了事,它需要彼此坦诚相待,却又不违逆本心,或强求对方。
聊天,顺其自然,尽兴方好。
2021年10月26日星期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