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缅怀之外的思考

缅怀之外的思考

作者: 汪星人爱星辰 | 来源:发表于2016-08-22 10:13 被阅读12次

                我对德国纳粹的印象还停留在高中历史书上,讲的关于二战历史的部分,书上只告诉我们战争何时开始,以什么事件开端,何时达到癫狂,何时消于灰烬,未提及当时的细节点滴或人情玩味,我甚至也无法确认我从历史书上获取的信息究竟是对还是错?

               我想,要了解一段历史,必要深入挖掘时间的外衣下所尘封的点滴故事,就如同了解一个人,不是从别人口中道听途说,或是从身上的标签来定位,须得安静下来从多个方面来追根溯源,抽丝剥茧才可。

              我虽不能亲身进入那段历史,但幸而有个人能够详实而真切地告诉我们这段我们不愿意提起又不得不正视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希姆莱兄弟》。

               在看见这个书名的第一时间,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历史感觉对于我,似乎遥远了些,也陌生了些,而且历史一向也并非我的阅读乐趣。但当我看到作者和简介的时候,我又心动了,为什么呢?因为作者就是希姆莱家族的一员,而且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海因里希的侄孙女,而且简介上说,这是一个关于德国家庭,也就是希姆莱家族的纪实录,我很好奇,身为家族后人如何去面对家庭往事和世人眼光?

                 我坦诚,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并不知道希姆莱家族是何许人也,因为高中历史完全没提这档子事儿啊,当然也怪自己孤陋寡闻了。

                希姆莱兄弟是谁?单反了解一点历史的,都肯定会知道德国二战时期的纳粹主义的种种作为,其中以虐杀百万犹太人为首,希姆莱兄弟便是纳粹党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其中臭名昭著的海因里希是纳粹党卫队帝国首领,其他两位兄弟也是纳粹党中穿针引线的重要一环。

                 作者开篇写到,在未开始认真严肃地了解真相之前,她一开始也是持的回避态度,也是因为加诸在这一家族后人身上的枷锁不曾出去,羞耻感仍旧存在,这是太自然不过的事儿了。在开始写出这些点滴之后,仍旧得不到家族部分右翼分子的理解或支持。经过细枝末节地一番梳理之后,再次面对这段家族过往,她的态度不再仅仅是回避,而是多了包容,拥抱和理解,所以她才能真实客观地还原这段故事,这也是我们最需要了解的有关历史的部分。

                 书中写到希姆莱兄弟的童年过得非常丰厚,他们也得到父母的良好的关注和教育,拥有接触高级技术和知识的机会,于是他们一旦存有邪恶暗黑之心,往往比常人拥有更大的杀伤力。德国一位中学教师说过,民主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防范由高知识分子组成的国家犯罪。在陈清华的著作《毕竟是书生:晚明知识分子的思想苦旅》这一书中,也有相同的表述“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但我们不可就此否认知识也是错误的,有可怕的邪恶力量的,知识本身不带有任何导向色彩,就看拥有它的人如何利用手里这把利剑。希姆莱兄弟走上狂热的纳粹道路,并不是知识所引导,而是源于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引导。就如同我们的老话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有其道理的。

                当时的社会环境大动荡,出于经济发展的担忧,社会稳定的渴求,国家力量的上升需求,促使有知识或有志向的阶层人们开始对于国家出路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希姆莱早年在军队服役的时候,肯定也想过在军队为国家发展出一分力的。他们是当时年轻人当中最有力的代表之一,而且他们始终坚定这一志向,我想即便在犹太大屠杀的时候,他们也从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因为这是为了维护“雅利安化”所需要作出的必要的“世界观的牺牲”。

                 我们除开从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去谴责这种杀戮的可怕,还需要从中剖析出为何会出现这种政治取向的选择,我想当时的纳粹党领导层次,大多数必然是有着高知识和高技术型人才,为何会最终走上这条路,这是我们会从这本书中了解到的,因为有这种了解,我们才能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从书中了解到希姆莱兄弟,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杀戮者的代名词,他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和家庭的多方面立体的人。看过之后,我对他这个人,或者是说这段历史多了一些理解,虽然无法接受,但能够学会面对它思考更多。

                 作者的态度转变也正是我们目前国人所需要的,一种正视和探索历史的精神,爱国,并不可盲目排斥外国,缅怀历史,也需要思考历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缅怀之外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ww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