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从武汉回老家过年,那个时候的新闻还是“可防可控”,谁都没有当回事。家家户户忙着备年货,过年办酒席是农村的习俗,长辈寿辰的,孩子生日的,结婚的,还有纯粹请客的,都快排到元宵节了,忙的是红红火火。
没过两天新闻更新了,说是会人传人,武汉已有大量感染者,呼吁大家出门戴口罩,少走动。乡里的老人依然没有当回事,觉得农村空气好,没那么娇气,这件事情离他们还很遥远。朋友圈里开始有朋友抱怨了,老人不肯戴口罩出门,劝不住,听说不让串门拜年,都觉得是天大的事情,同时又庆幸着我们回家了,安全了。
紧接着各种新闻爆出病毒有很长的潜伏期,我们又开始慌了,担心自己身上是否有携带病毒,担心传染给家人,后悔不该回来,于是闭门不出,哪儿都不敢去。
然后,武汉封城了,其他城市也相继封城了。市区,县城,乡村。。大家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也不再嚷嚷着要出门拜年了,酒席也取消了。大家好像都是在突然之间明白了生命大于一切,生命面前,没有什么是重要的必须的。
疫情之下的乡村百态村庄安静了,偶尔几声鸡鸣狗吠,和稀稀拉拉的鞭炮声。村头的大喇叭整天播报着疫情防控规范,隔三差五还有村干部背着喷雾器洒消毒液。我们这些从武汉回来的伢都成了重点保护对象,定期量体温。村里跟城区不一样,人群也没那么密集,没办法做到足不出户,但可以足不出村,活动范围也就屋前屋后,小菜园,池塘边。度过了最初的潜伏期都安然无恙,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疫情之下的乡村百态春节就在这万籁俱寂中度过了,天气回暖,艳阳高照,春天来了,疫情却还在寒冬。
乡亲们每天醒来谈论最多的就是昨天又新增了多少,谁谁被免职了,作为最普通的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着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着的事情。
村庄坐落在一个山坳里,三面环山,青山绿水,空气是真的好。要不是疫情严重,大部分人一年待在家里的时间可能都不足十天,平常少有人气。即便是春节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忙着走亲访友。对于老人来说,一家人能好好的待在一起多吃几顿团圆饭,唠唠家常,这无疑是严峻环境下最大的慰藉。
山里有几口池塘,几个年长的叔叔伯伯拿着鱼竿往山里走去,池塘边一坐就是一整天,傍晚再提着沉甸甸的收获回来,路过家门口时还不忘给我们留下几条活蹦乱跳的小鲫鱼。
三两个无所事事的年轻人,一时兴起扛着道具去田野里当起了编剧,拍起了抖音小视频,太阳西下还意犹未尽,耳边想起了妈妈喊吃饭的声音。
没有风的天气,我拿起拍子在家门口打打羽毛球,生怕免疫力下降一个不小心就让病毒钻了空子。田间的油菜花开了,天气好的时候也会拿起相机去拍上几张。
疫情之下的乡村百态 疫情之下的乡村百态 疫情之下的乡村百态难得在家里待那么久,爸妈每天绞尽脑汁的想着给我们准备各种不重样的吃的。好在农村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两个月不出门也不会断粮,每天还能吃上地里新摘的新鲜蔬菜。吃饱了,搬把椅子,太阳底下一坐一上午。
偶尔听得几声轰轰隆隆的声音在头顶盘旋,那是无人机在巡航。
疫情愈发严重,大家都时刻在关注着何时能返回武汉。每天翻开微信群几百条消息都是满满的负能量,各种社区群,买菜群,无法出门的恐慌以及高昂的菜品价格,导致随处可见的抱怨与谩骂。越是这种时候,越是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来驱散心中的恐惧与焦虑。
而村庄依然是那个烟火缭绕,充满人情味的地方,自成一派的生活轨迹,日复一日,疫情夺去了自由,蹉跎了时光,但我们依然充满阳光,积极的,乐观的,等待着阴霾散去,春暖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