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自己变成稀缺资产3

把自己变成稀缺资产3

作者: 乘风破浪煜 | 来源:发表于2024-04-21 21:19 被阅读0次

    《把自己变成稀缺资产》

    何思平

    122个笔记

      行动力篇 倍速前行

    >> 行动力篇 倍速前行

    行动力,是人生之车的操控系统。

    去哪儿?如何去?怎样抵达?

    我们应优化每个操控动作,争取自己想要的结果!

    >> 第七章 目标:大胆想象的谨慎游戏

    >> 大胆想象

    >> 所谓技术就是在过去异想天开,今天勉为其难,而明天习以为常。

    >> 实现目标,第一个核心要素就是大胆想象

    >> 一旦缺乏和丢失了想象力,人们的目标感就容易弱化,生命将变得了无生气。

    >>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当时我身处深圳,这个城市创业氛围非常浓厚,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看着周围的朋友们正迅速崛起,我也情不自禁地让自己的想法更大胆一些。

    >> 自己拥有一间独立办公室,创立一个世界级的品牌;自己有一天,带着心爱的家人一起周游世界……

    >> 想象仅仅是描绘的一个蓝图,它确实有其意义,但蓝图的实现,必须要有清晰可见的路径,所以实现目标的第二个核心要素是有清晰的路径(战略)。

    >> 有了路径,准备好了资源,最后就是行动了。而往往这临门一脚,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 晚上我全力以赴做副业,和更多的手机合作渠道谈合作,并帮他们寻找更多有需求的客户。我把自己数千个微信好友进行了整理,谁有推广资源,谁又有推广需求,用表格按组别一一列出来,然后逐个联络,并将供给和需求做一个有效的整合,赚取一点微薄的差价。

    >> 很多时候,我们的目标没有实现,常常会抱怨是自己目标定得太高等原因。其实此时我们更应当静下来扪心自问,自己做了多少,真正为目标付出了多少,又在这一过程中改善优化了多少。

    >> 实现目标=大胆想象+清晰路径+有力行动

    >> 实现目标小贴士

    >> 第一,寻找和设定目标时,需要找到一个足够刺激的点。

    >> 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刺激你的目标,才是真正会起作用的目标。不要急着设定目标,一定要经过酝酿和积累,找到一个足够“爱”、足够“痛”的点,你再考虑设定一个目标,目标的设定切忌随意。

    >> 第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度的弹性。

    >> 第三,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定力,切勿急于求成。

    >> 困惑时,我们可以停下来,看看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同时,也可以阶段性复盘一番,检查哪些地方可能走偏了,是否还有可以改进和完善的办法,切勿急于求成、半途而废。

    >> 梁冬老师说过一句话:一条没有方向的船,吹什么风都是逆风。只要我们看清楚了方向,所有的风,都是可以推动我们前行的风。保持方向,保持定力,我们就一定可以到达想去的地方。

    >> 第八章 尝试:失败很苦,没尝试会更苦

    >> 如果你没有尝试、没有犯错,你的行动就不够快,也会没有方向!

    >> 敢于尝试是通往无限可能的捷径之一。

    >> 不愿尝试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总会有千百种不同的理由。这些理由归根结底只有两个:一是阻力太大,我们心里产生了恐惧;二是动力不足,或没有获得足够的正反馈。

    >> 恐惧只是我们的一种不自知的惯性,是过去经验在未来的一个投影,是我们对这个投影的担心。

    >> 有尝试的心态其实就是抓住了事物本质,不对未来设限,不对未来执着,也不去想如何做得完美,而是先做做看,做了才有可能和机会。

    >> 由此可见,尝试的内核是好奇、是勇敢,是不被过去的经验和当下的条件所束缚。

    >> 不愿尝试的另一个原因是动力不足。

    没有足够的爱,没感受到足够的痛,或是没有获得足够的正反馈,都可能导致尝试的动力不足。

    >> 没有足够的爱或足够的痛,真正的行动是难以发生的。

    >> 动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获得足够的正反馈。

    >> 永远待在舒适区,总有一天你将不再舒适,尝试才是创造机会和各种可能的良方。如果没有下面这次经历,我的体悟可能也没有那么深刻。

    >> 相对“重大灾难”的来临,勇于尝试有时是成本最低的选项,而且越早越好。

    >> 我们有意向转变时,对正在做的事情毫无感觉时,就应当挣脱束缚,离开自以为的舒适区,迅速尝试转变。

    >> 尝试的本质是一种挣脱束缚的勇敢行动,也是一种改变自我成本最低的方式。如果你觉得自己应当去做些尝试,做些改变,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如果觉得大的尝试、大的改变很难,那也没关系,从小的尝试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

    >> 最终你会发现,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尝试,你将成为奇迹的制造者。你也会在尝试中,变得更了不起。

    >> 成为了不起的你

    >> 第一,保持一颗足够好奇的心,心理不设限。

    >> 第二,要有一颗勇敢的心,直视恐惧,战胜恐惧。

    >> 第三,有一颗坚韧的心,不惧摔倒。

    失败很苦,但是没有足够的尝试会更苦。

    >> 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一颗勇敢的心、一颗坚韧的心,相信你就一定可以踏进尝试之门,开始改变,成为了不起的你!

    培根说过,世界上许多做事有成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

    >> 第九章 专注:一年抵十年的核心密码

    >> 当你集中精力专注做一件事情时,效率最高。反之,则效率极低。

    >> 一心多用、同一时间进行多个项目,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 “身心不一”与“身心合一”

    >> “心”已经不在球场了。身心的分离,是导致老李这次发挥失常的重要原因。

    >> 真正的专注=身心合一,把“心”倾注在“身”所做的事上。

    >> A、B是两件不一样的事情,你做着A却想着B,不断在A、B间切换,造成能量和精力的大量耗损,最终A、B都做不好,效率远低于身心合一的专注者。

    >> 真正的专注,是身心合一,其本质是同频共振。

    >> 同频共振,“身心合一”的快乐

    >> 优秀的人都是专注的人。他们不会在自己不关注的事情上浪费过多精力,而是把身心倾注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创造更多的价值。

    >> 当你处于一个专注、忘我的心流状态时,你的心就安住在当下,你用心投入某件事,事情往往也能做得更完美。

    >> 专注让我们心身愉悦,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感。

    >> 除此之外,专注让你有机会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 真正用心、专注,把自己的心和所做之事完美统一起来的人,一定能够有更高的效率,并能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

    >> 一、找到目标:找到你热爱且希望实现的一个目标。

    >> 二、学会取舍: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 我们需要学会取舍,专注做自己擅长的那件事,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它当成资产来经营,进而取得更大的成效,实现持续的增值。

    >> 这两个失败的投资给我的教训是,在资源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一定要有所取舍,集中精力,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

    >> 三、反馈前行:找最优秀的导师。

    >> 找到目标、学会取舍、反馈前行,可以有助于我们快速进入心流状态,达成我们的目标

    >>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懂得专注的价值,现在你也知道了专注的价值和保持专注的方法。将自己有限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喜欢的事情上,专注其中,你就能进入“身心合一”的心流状态,并“顺便”达成自己的目标。

    >> 第十章 弹性:没有成功,因为你不懂放松

    >> 灵活的浮球

    如果把实现目标当成渡河去彼岸,那么我们工作学习的心理和能量状态,就好像是一个灵活的浮球

    >> 压力越大,漏气越快。

    >> 我们在疲惫时,越努力、越加班,效率就越低,效果也越差

    >> 互不匹配,渐行渐远。

    >> 只想着唯一的浮球时,也可能达到不了彼岸。

    >> 这也体现了稀缺心理:我们越缺什么,就越想抓住什么。这种稀缺的东西会在潜意识里牢牢地俘获我们的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 你越缺时间,就越容易被“我没有多少时间学习了”俘获,就越想拼命抓住时间学习,从而忽略了休息的重要性;如果你常处于“急需用钱”的状态,就会被“缺钱”的思维控制,就可能仓促地“贷款”,或随便做一些其他工作,而缺乏对未来的长期思考,错失其他的发展机会。

    >> 张弛有度,量力而行

    >> 这时候需要考验的是渡河者驾驭浮球的能力,以及与浮球协同配合的能力。优秀选手会有这些操作:顺风时他们抓住机会,给浮球打气尽量使浮球鼓大些,增加浮力,乘风破浪、快速前行;逆风时他们会深深吸口气,抱紧浮球,保持体力,保证不被逆风打回原地;风平浪静之时他们懂得抱住浮球匀速前行,遇到暗礁险滩时,他们会小心翼翼慢下来,以免划破浮球让自己陷于险境。

    >> 把所有的注意力,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一点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 真正优秀的人,都是未雨绸缪的,这是保持弹性,应对风险的重要方法。

    >> 第一,在浮球上装上雷达。

    >> 第二,真正爱护你的浮球。

    >> 渡河者要和浮球相互关爱,相互匹配,才能行稳致远,抵达彼岸。

    >> 第三,最好能多备一个浮球。

    >> 诚如达尔文所言:这个世界上,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大的那些动物,也不是最聪明的那些动物,而是那些能够适应变化的动物。

    >> 只靠努力未必能到达彼岸,在行动中保持弹性思维,与“浮球”保持匹配,装上意识雷达,关爱自己的身体和情绪,适时放松,才能成为一位成功的渡河者。

    >> 第十一章 耐心:好风景,往往在后面

    >> 能看到别样的好风景的,往往是那些有恒心继续前行的人。

    >> 要做到不被眼前的事物所“诱惑”,才能有更多机会!

    >> 我们缺乏耐心,归根结底有两个原因。

    第一,本能所致。

    >> 急于求成、及时行乐等本能依旧强大,它随时都在主导我们日常中的很多行为。这也是我们禁不住很多诱惑的原因。

    >> 第二,快速变化的环境的影响。

    >> 科技进步是导致社会环境变化的动因之一。

    >> 人的本能和环境影响,是导致人们普遍缺乏自控力、缺少耐心的主要原因。

    >> 方法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从控制自己以前不会控制的小事做起,来锻炼自己的“自控”肌肉。比如,每周清理一次衣柜,换一个手刷牙,记录支出,等等。虽然这些小小的自控力锻炼看起来微不足道,却能大大提升我们的自控力水平。

    >> 耐心的逻辑和价值

    >> 一、从量变到质变的复利曲线。

    >> 二、系统具有滞后性。

    >> 耐心地读完以下几点,相信对你培养耐心会有所帮助。

    第一,明白关于耐心的常识、规律,接纳自己。

    >> 第二,不攀比,保持平常心,累积自己的势能。

    >> 第三,面对困难时,坚定信念,延迟满足。

    >> 第十二章 复盘:照见自己,才能迭代自己

    >> 在整个“行动”篇中,我们从酝酿愿望开始,在尝试中寻找可能,于专注中感受心流,在弹性中获取力量和保持方向,如果说有一个底层逻辑贯穿其中,那就是有效地复盘。

    >> 无效的自我复盘

    >> 是什么导致了我们无效的自我复盘呢?

    第一,搞错了复盘对象。

    >> 只要细想你就会发现,在整个复盘中,唯一能够调整和优化的就是自己,是自己的思维和行动。

    >> 复盘的核心目标和价值也只有一个:通过反思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把自己当作资产,更好地完善和提升自我,使资产不断增值。

    >> 在复盘时,尝试把矛头指向自己,这才是有效的复盘。这非常难,因为人往往不愿意暴露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没有深刻的自我剖析,我们很难获得真正的成长。

    >> 第二,错失最佳时机。

    >> 最佳的复盘时机往往是在最痛苦和最快乐的时刻。

    >> 我们需要再深入反思,我们为什么会搞错对象,为什么会错失最佳时机,那是因为我们“不容易看到自己”,甚至很害怕看到自己。

    >> 把矛头指向自己,敢于剖析自己,抓住时机,进行复盘并做出真正改变。

    >> 真正的改变,是从看清自己开始的,勇敢地把矛头指向自己,改变才会真正开始。

    >> 那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呢?是我们的固有反应模式,也就是我们的习惯阻碍了我们。

    >> 习惯是怎样让我们在复盘时搞错对象和错失最佳时机的呢?

    >> 我们不愿意抓住“痛苦和快乐”的复盘时机,是因为“痛苦本来就让我难受、受伤”,我的习惯是“希望它赶紧过去,希望它不要待太久”,

    >> 总之,复盘之路在本质上是要找到一面镜子,可以照见真实自我和看清自己的习惯,看到自己的局限、差距和可能性。这样我们才有更多的选择,才可能真正改变当前,更好地继续前行。

    >> 另一面很重要的镜子是他人。

    有一句话说得很深刻:你眼中的你不是你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自己,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别人可以特别容易照见和反省自己。

    >> 第一,停下来。

    繁重不堪的工作

    >> 要适当地停下来,给自己放一个假。我们可以休息一下,想想自己的工作、生活、初心。

    >> 第二,写下来。

    >> 每天睡觉前我会花10~30分钟时间把自己在一天中认为有价值、有收获的感受或可以优化改进的事情记录下来。

    >> 全程都是她自己走完的。她是如何做到的呢?今天的登山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感受到了探索、引导和鼓励的价值及意义。

    >> (1)把看似“艰难”的登山变成“探索”之旅。

    >> (2)保持足够耐心,有效引导和鼓励。

    >> (3)“奖励”是次要的,体验过程更重要。

    >> 第三,看初心。

    >> 不要一路只是低头干活,要时不时抬头看看方向,看看是否还在正确的道路上,如果发现了偏移,及时纠正它。

    >> 叔本华说,浑浑噩噩地忙碌于工作和娱乐,从不做任何反思,这就好比从人生的纺锤上随意撕扯棉花,根本不清楚生命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自己变成稀缺资产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zv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