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书本里的巨人,生活中的傻子”!

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书本里的巨人,生活中的傻子”!

作者: 妈妈在呀 | 来源:发表于2018-08-21 10:11 被阅读0次

人们常常用“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来形容懒惰、不劳动与缺乏生活常识。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孩子们,估计大多数要进入“五谷不分”的行列了!

想想的确可笑,现在的父母鼓励孩子们学习着高大上的知识和文化,鼓励孩子们提升考试成绩、鼓励孩子们参加着各项兴趣班,但是却不告诉孩子自己经常吃的都是什么!

孩子们对物理定律、数学口诀、诗歌文章背起来朗朗上口,却认不出几种常见的庄稼或蔬菜,不知道西瓜是长在树上还是地里,不知道春天开什么花,冬天结什么果,这未免是一种知识上的缺失。

孩子无常识可怕吗?

英国人曾经对1700名英国成年人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的被调查者竟然不知平日所食食物的来源。

在被调查的1700名英国成年人中,22%的被调查者不知猪肉可做香肠,23%的被调查者不知面包也来源农场,而47%的被调查者更不知道英国农民能加工出燕麦和牛奶。

成年人尚且如此,就更别提小孩了!

这是国外的一些情况,现在我们把视觉转回中国!

曾经,一篇题为《我爱家乡的西瓜树》的小学生作文,成为众人热议的目标。有人说这是没有生活常识的瞎写乱写;有人认为这是孩子发挥想象力的结果,应当鼓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事情是这样的,这名学生在作文中描述了自己家楼下种的西瓜树,以及自己是怎么呵护它,希望它快快长大陪自己玩游戏。这篇在大人看来是缺乏生活常识的作文,在老师手中却得了24分的高分(满分30分)。

重点来了,西瓜是长在树上的吗?如果你的孩子连西瓜长在哪里都不知道,你不觉得可怕吗?

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确实不错,但是要在孩子知道真正答案的前提下,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是很危险的;老师任凭孩子想象,不加以引导,这样的做法就是正确的吗!在小编看来,简直荒谬至极!

孩子缺乏常识到底怪谁?

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主要来自三方面,即家庭、学校和社会。

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教育来源于家庭,很多家长在儿童的成长期并不真正掌握儿童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要领。一般的家长由于社会压力,把对孩子的教育集中在英语、舞蹈、琴类等所谓的素质教育班上,剩下的就是在物质方面给自己的孩子做“补偿”。

这种教育和补偿在给孩子带来物质享受的同时,却不能在日后独立生活或常识性生活操作中对其锻炼培养,催长出的只能是“书本小皇帝”、“书本小公主”。

在“育”的方面,妈妈们很理智,但在“养”的方面则有欠缺,而少年儿童日常生活常识性知识的缺乏、缺失,在他们成年后反映会更明显。

进入学龄阶段,情形同样不容乐观。课堂上是功课,课后依旧是外语、舞蹈和琴类。疲于奔命的孩子们大都反映他们“自由的时间很少”、“校外见习的机会几乎没有”、“实验课很多都是象征性的”。

一位家长道出了其中因由:“社会只需要学生的成绩分数。我也知道这样对孩子将来成长与生活有影响,但全社会都这样认识,家长也没办法,只能跟潮流走。”

家长和学校,社会都认为“常识”不重要,所以从小到大,没有人会教这些东西。因为没人会“考”这些东西。

更因为常识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也看不出来用什么“用处”。因此更没有人要学,没有人来教。中国教育者眼中,只有“高技术含量”的知识,甚至连弹钢琴也要拿个“级别”回来才算踏实。没人会为了“心情好”,更不是“仅仅是好玩”而去学钢琴。他们的父母和老师,都认为只有考大学才是最重要的。

不幸的事:这些人生的基本常识,虽然平时学校中不考试,但是生活中天天要考,每次考试都必须及格通过。如果考不及格,后果就很严重!甚至会很“要命”的。

孩子缺乏常识,我们到底应该怪谁呢?老师?还是家长?

学习常识才算完整教育

成长教育存在误区,才会导致少年儿童常识缺失!关于常识的学习,我们应该从小抓起!

根据孩子年龄灌输常识

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年龄特点,把生活常识通俗地教给孩子,比如在阅读的时候,出去游玩的时候,有意无意之中就让孩子学会了这一切。那些日常知识离我们的生活最近,对孩子也最有用,孩子知道得多了,独立意识也会随之增强。

生活中教孩子安全常识

比如说,孩子因不小心把玻璃杯子打碎了,家长要赶紧告诉孩子:“不能下地,因为光着脚,会扎破脚底的!”这样做不仅可以教授孩子生活常识,还可以让孩子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其实这样的镇定也是从打碎杯子、花瓶、花盆后学到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及时教孩子该如何做,孩子很快就都记住了。告诉孩子横过马路时要走人行道、斑马线,不能闯红灯。

教孩子如何应对天气变化

告诉孩子当天气突变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当气温骤降的时候,要适当添加衣物,出门前关好门窗。

教孩子一些急救自救常识

告诉孩子当亲身经历或看见有人受伤时,要及时打120呼救;当食物中毒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要先自行催吐;当被狗咬时,要及时反复冲洗,再去打狂犬疫苗;当手被刀割破时,要及时包扎等等自救方法。

古人早就知道这个道理,行有余,则学文。一个孩子,先学做人做事,行为都正常了,还有多余的精力,再去读书。否则人不好,学多了对人对己都无益有害。爸爸妈妈们,在孩子学习数理化,各种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多学习点生活常识吧!

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书本里的巨人,生活中的傻子”!

相关文章

  • 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书本里的巨人,生活中的傻子”!

    人们常常用“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来形容懒惰、不劳动与缺乏生活常识。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现在的孩子们,估计大多数要进...

  • 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别人眼中的傻子

    当今这种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喧闹的快节奏生活究竟赋予了我们什么!我们不分昼夜辛勤的工作赚来了金钱却又丢失了什么!不要...

  • 不要让生活的忙累,成为不陪伴孩子成长的理由!

    不要让生活的忙累,成为不陪伴孩子成长的理由!你的爱和陪伴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如果你不能给孩子一技之长,这件事你一...

  • 《巨人的花园》

    那些孩子和巨人都成为了好朋友,那些孩子们天天都跑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还爬到巨人的身上,居然也不生...

  • 巨人的花园一后续

    那些孩子和巨人都成为了好朋友,那些孩子们天天都跑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还爬到巨人的身上,居然也不生...

  • 巨人生病了

    有一年夏天,巨人突然生病了, 巨人和孩子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孩子们还不知道巨人生病了,小朋友们,发现巨人不...

  •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不思上进的借口

    01 小时候,邻居大婶家地不扫、桌不擦、被子不叠衣服不洗,每次有客人,大婶都会说:“家里两个孩子太皮,太能闹腾,都...

  • 巨人的故事

    自从孩子们唤醒春天和巨人,巨人的花园,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脚下,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的玩耍...

  • 不要让您的孩子成为家庭生活中的焦点

    独生子女政策让孩子很自然成了生活中的焦点,孩子的一点事经常成了父母、爷爷奶奶最关心的焦点。孩子成绩好不好,孩子感冒...

  • 不要让孩子成为你的傀儡

    很多家长都希望有个听话的孩子,听话就一定好吗? 想要个“听话”的孩子,其实是家长自己源于不想花费太大的心力的一种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让你的孩子成为“书本里的巨人,生活中的傻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dd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