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若琴
01
有没有那么一首民谣,写的恰好是你的生活,在一颤一动中使你骤然落泪?
其实能够深刻打动到你的,势必是只有你自己才知道的故事。
冷清秋说:“我们是不一样的人,就像我家的葡萄藤上开不出百合花一样。”
于是金燕西硬是在葡萄藤上绑满了百合花。
他让她降落了,但还是没有抓住她。
02
我坐在角落,看霓虹闪烁,这个城市一如既往的寂寞。我知道我的世界,已经没有你了。
沙哑的嗓音,算不上惊艳的歌词,铺开了整首不附任何华丽辞藻的歌曲。
过了这么多年,也应该忘了。
时常会软弱,也总想洒脱。
我那迟迟不来的爱情,你在哪儿啊?
像在感慨自己得不到的爱情,和一个等不到的人。
有时候张开怀抱,你才知道自己有多脆弱
开始习惯隐藏,不再乱想。
不找了找不到的,你还在想些什么。
这世界已经疯了,你就别再自找折磨
别找了找不到的,上帝已如此忙碌。
该来她总会来的,别找了。
但那种期盼找到的心情,是掩饰不住的。
就像“我后来都会选择绕过那条街,又多希望在另一条街能遇见。”决定了告别,却止不住期待。
同样的,“不找了”,“不找了”,句句都在诉说着一份无可奈何又无能为力的盼望。
03
听歌时是真的克制不住想哭,明明年纪轻轻,也只爱了一个人,无疾而终,却觉得好像真的找不到了。
郭旭的《不找了》,这首曾一度誉为“民谣小店催泪之王”,唱哭了多少在爱里徘徊的灵魂。
此时的我,到底在想着什么:高中升大学那会儿,我执意要上学,父亲执意要我学技术打工。最终,在母亲的单方支持下,我偷偷的扛着行李离开了家,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和父亲之间的亲密再也找不到了。
大学毕业那年,他拿着行测和申论到图书馆来找我,我问:“你看那些书干嘛?”
他说:“我往你的家乡考啊。”
听完之后,我什么也没说,继续低头看书。
当时的沉默和毕业前夕的自私,让我日后独尝苦果。
说狠话的是我,心里难过的是我,要先走的是我,频频回头的也是我。
而他,自毕业之后,杳无音信。
许是被我伤的太深了吧。
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他兴致勃勃的跑开告诉我,无外乎就是想要得到我的肯定,而自己当时的举动,怎么会一反常态。
现在,到了被逼婚的年龄,却一度被亲朋好友齐刷刷的教育着:“人家条件那么好,你还挑啥?”
是呀,我还在挑啥?
走在大街上,总是会搜寻他的影子。
相亲的餐桌上,总是会和他做对比。
ktv里,歌里唱的是他,脑子里想的也是他。
无论亲情还是爱情,丢了,就很难再找回来。
即使表面上缝合了,内心的伤口,却无法愈合。
痛的撑不下去时,学会和执着和解。
选择将就还是寻找真爱,柴米油盐抑或诗情画意,又或者是徘徊在白玫瑰与红玫瑰,月亮与六便士之间。
相爱以后,最好不过结婚,最坏不过分手。
余生还长,何必慌张。
继续谱写自己才知道的故事。
04
陈升的《牡丹亭外》里的一句歌词——“写歌的人假正经啊,听歌的人最无情”。
以前一直不理解这句歌词的意思,后来在生活里摸爬滚打、遍体鳞伤之后,我才忽然明白其中的含义。
其实道理很简单,人只要矫情起来,听什么都像是在说自己,可听歌的人是无法理解写歌人当时的情绪的,所以会觉得并不真实,所谓假正经。
听歌的时候又会把自己的情感带入,等一首歌唱完,也就从情绪里走了出来,转身即忘,所谓最无情。
爱情中,最坏,也不过分手,没什么大不了,生活也好、青春也好,看淡一点儿,学会和解,适度的原谅自己。
找不到,就不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