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第五章结束
阅读进度:第五章结束
导读问题:
1思考:对于你目前的职业来说,应该具备的心智模型有哪些?
上一节课的步骤流程以及随机应变的心智模型
2我们应该如何科学使用自己的心智模型?
弄明白心智模型在什么时候不适用:什么情况看似熟悉,但实则并不相同,以及什么时候需要我们采取不同的办法,做出新的安排。
3什么是“邓宁一克鲁格效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无法胜任某项工作的人缺乏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分不清能与不能之间的区别。这种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是元认知中一个较为热门的议题。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而且感觉不到自己的表现与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觉得没有必要试着改进。
原因其中一条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关于自己技能与能力的负面反馈,因为人们不喜欢讲坏消息。即便有人能得到负面反馈,他们还必须准确理解为什么会失败。某些人只是不够敏锐,意识不到其他人的表现如何,因此他们不太能看出任务所需的能力要求,这就导致他们在做比较时对自己表现的判断较差。
4.“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理论的拥护者期待怎样的教育?作者如何评价他们的教育理念?
该理论认为,学生自己知道学好一门课程需要做些什么,而且他们知道用什么节奏和方法来学习才是最适合的。
想法很好,但实际上学生本人并做不到这些,没有办法坚持。
5如何避开错觉和误判?
避开错觉和误判的办法是,用一组自身之外的客观标准,来替代用作决策参考的主观经验,这样我们的判断就能贴合周围的实际了。
6如何知道自己对一篇文章的理解程度?
要想知道自己对一篇文章理解到了什么程度,一个不错的判断线索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因为解释文章需要你从记忆中回忆要点,把它们组织成自己的语言,并解释为何这些才是要点——它们和大的主题是什么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