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孩子接触了一款搭建类的游戏,经常一有空就想要在游戏里搭建一个什么样的建筑,进行一个什么样的试验,颇有些入迷的样子。还把这款游戏介绍给了表弟,有空的时候还带着他一起玩。
孩子因为常常惦记游戏,周末阅读的时间减少了,做作业的投入度也明显低了。爸爸对此表现出担忧和不满。
我知道,孩子接触一款游戏,从了解到喜欢到自控,孩子必须自己去经历的过程。做家庭教育辅导一年多,见过太多父母因为孩子玩游戏闹 ,矛盾起争执,和孩子争吵,破坏亲子关系,最终整个家庭鸡飞狗跳的事情。所以,我知道,这个过程我们不能控制和利诱,只能给孩子帮助和支持。所以,我和先生达成一直的意见,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自己去经历和体验,我们只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和引导。
但不得不说实话,即便道理都懂,即便我也相信孩子能够自我掌控,但仍不免担心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走弯路。
周末带孩子回娘家,两个孩子又凑在一起。一见面,侄儿就对儿子说:“哥哥,我有听你话,学习的时候都没有想游戏。” 我才知道,原来两个孩子是有约定的:上课学习的时候要把游戏忘掉。忍不住为两个孩子点赞👍
之后,他们自行约定了玩游戏的时间,还请了“小爱同学”帮忙计时和提醒。看到两个孩子的表现,我立刻送上赞赏。侄儿却说:“我都是学哥哥的,哥哥怎么样,我就学他的。”
我立刻对儿子表示羡慕:“哇~~你是能影响弟弟的人啊!”
儿子听后,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晚上,孩子开始安排自己的周末计划,又问我:“妈妈,你说我要是安排得好,对弟弟会有什么影响?”
一句问话让我深思:
在教育中有一个方法——榜样法。我们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常常是给孩子找榜样,方法有诸如给孩子读名人传记、讲名人故事,又或者比较“别人家的孩子”。但今天孩子问话让我顿悟,其实,榜样法应该有另一种运用,那就是让孩子成为榜样。
一个人对自己的影响力是天生在乎的。即便是一个10岁的孩子,他也希望自己能够给弟弟好的影响。而让孩子看见自己的影响力就是在激发他的责任感,而这种自己感受到的责任感其实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
如果孩子能常常主动问自己:我做的事情给弟弟/妹妹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那我们作为父母又何须担心他会不会沉迷游戏呢?
唯一要发愁的问题应该只有“我给孩子带了什么样的影响”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