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四月份我研究生毕业,如愿成为一名航天螺丝钉,拿到北京户口,截止开营的那一天正好是我上班两周年。一方面,现在的工作对于我来说游刃有余,我有一些闲暇时间;另一方面,航天的职业规划5-10年内无法满足我的物质需求,我急需培养另外一个副业来改变现状。最近看了很多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商业的新逻辑方面的书,以前最贵的东西是地段,现在是流量,未来是粉丝。“当台风来了,连猪都会飞”,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赶上房地产的风口,不能再错过内容创业的台风。讲真,26岁的我“中年危机感”还是挺强的(捂脸),正好五一假期在火车上看到发掘营的开课信息就果断报名了,希望能受到一些启发。
上完课一周了,今天把同学们的输出都看了一遍,绝大部分都是课堂笔记,还有一部分是对课堂笔记的理解,excuse me?这就是输出吗?就好比要烧开水了,大叔告诉大家用电热水壶烧水,然后大家都极力赞同“是是是”“对对对”,然后开始各种佐证为什么热水壶能烧开水,很少有人反思我有没有电热水壶,我的电热水壶要怎么使用,我家有电吗?大叔的课程思路很清晰,讲了一整套内容创业的方式。对于有一些基础的人可能觉得厘清了思路,醍醐灌顶,大呼值回票价。但是,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坚信实践是检真理的唯一标准,再先进的生产方式如果不符合本国的基本国情就不适合,说实话听完大叔的课我是懵逼的,我连电都没有见过,你告诉我电热水壶可以烧开水!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你给我一把德国进口热水壶,我却依然喝不上一口热水。
我想很多人进潜能营的目的跟我一样,发现自己喜欢的事物就是吃喝玩乐,看不到未来的方向,想改变不知道从何着手,然而听完课之后依然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自己。
人最大的问题是当局者迷,我这些天一直在思索如何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自己。在未来创造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不懂创业是最大的文盲,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那么就意味着一个人就是一个公司,我们不能清醒的审视自己,但是我们应该可以客观地看待一个公司的发展。时间、金钱、技能、人脉等等都是“我”这个公司的资源,如何配置这些资源,才能让公司的回报率最高,那么我们要思考三个问题:
首先,为什么我们作为个人的公司会发展不起来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动机缺失,就是大叔所说的初心。如果你是一个把外在形象看的比生命还重要的人,你就不会容许自己变成一个胖子。
其次,作为一个公司,如何盈利拼的是商业模式,作为一个个体公司,最重要的就是找到个性化的模式,也就是大叔所说的卡位,打造个人标签。
最后,作为一个公司在产业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跟其他公司建立合作,就是大叔所说的抱大腿。
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大多数人跟我一样,似乎都理解大叔的套路了,然后就开始需找初心,研究个人商业模式,寻找平台抱大腿,投入生产……然并卵,事实是我TM还是不知道如何定位啊,无限循环在这样的“因果顺序迷思”里。
大概是因为所有的初心和模式都不是凭空设计的。我们只能先做能做的事→获得资源→调整方向重新配置资源投入生产→获得更多资源→投入生产。就像我的同桌徐美俊同学用高德地图做的类比一样,“如果你没有合适的路线,你可以先走起来→骑共享单车到车站→换乘公共交通→到达目的地。”
总结一下,一定要动起来:
1、利用60天的课程时间了解内容创业,恶补相关知识;
2、进入这个圈子,做一个班级同学的分类图表;
3、继续思考“迎刃而解”的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