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马云、李娟、李家琦、董宇辉、郑渊洁、当年明月、唐家三少等,以及各行各业众多的杰出人士,难道他们个个都是名校毕业?
余华坦言,他自己和莫言、王安忆一样,都没读过大学(后来读了作家研究生班)——他们往往是选择了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事,坚持做到卓越,所以才有能力抓住时代的红利。
任何行业和股票投资的板块一样,都是周期性的。而市场就是供求关系的总和。
比如改革开放后,大量的人辞职下海经商,那商业就会越来越内卷,利润就会减少——反而此时进体制内当公务员的门槛降低,竞争减小,升迁机会增加。
但是,当大学生千军万马都去考公务员、都去升学考研,那么公务员、体制内、高校就业的门槛就会更高,收入反而减少,学历加速贬值。
这时反而商人(教育考试培训、张雪峰等,考研名师张雪峰自己有本科学位吗?)、动手能力强者(技术工人、厨师、养老等家政服务)就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从业者供不应求)。
同理,不管是医生、律师、程序员、老师、军人、演员、厨师。无论是理科生、文科生,只要供大于求收入就要下降,然后行业出清从业人员改行供给减少,行业步入拐点,又逐渐供不应求收入增加,吸引外来者进入。
各行各业的收入的涨跌变化都是周期性的——追逐热点根本追不过来!要学会积累和坚持。
没有最好的和永远热门的行业和职业,只有你最热爱,最适合你的行业和职业。
任何行业和职业,存在即合理,存在即有需求,只要你做到顶尖,迟早能收获物质的成功和内心的安宁、喜悦——就像导师喜欢招有研究兴趣的欢喜型学生,要欢喜地成功,而不是苦大仇深地成功,那不是成功是抑郁。
“吃得苦中苦”本来是个自虐伪命题,“方为人上人”更是个封建阶级概念——什么叫人上人?
人人生而平等,凭什么你是人上人?
市场里只有供求关系,没有常春藤、211、985,更没有所谓人上人。
人人皆清华则无清华,人人都扎堆一心只读圣贤书,都去考科举去竞选总统,都去当演员当网红。
到那时拥有种地、煮饭、看病技能的人才是真正的人上人——就像现在年轻人觉得去阿勒泰牧牛放羊的人生才是幸福的、自由的、治愈的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