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小米之后,又一家企业校招酿成“事故”。12日晚广东工业大学龙洞校区苏宁校园招聘现场,其招聘负责人的言论引发在场师生的声讨。苏宁随即发布致歉信,反应及时,言辞恳切,对当事人进行“严肃的批评并免职”。这算是对广工师生有了个交代,但并未平息有些同学的怨气,觉得受到“公然侮辱”;此事引发对求职歧视的热议,还在蔓延。
![](https://img.haomeiwen.com/i4524654/41aff9c8275a5916.jpg)
先来看看犯众怒的言论:
好岗位比如管培,只留给985、211,如果给了你们,中大(中山大学)华工(华南理工大学)怎么办?
不管是广工(广东工业大学)还是广金(广东金融学院),你们二本都一样,人家华农(华南农业大学)还是省211呢,人家都没说话。
你们和好学校的待遇肯定不同。
这番话确实非常不合时宜。原本是一场向在校毕业生抛出橄榄枝,为公司招揽优秀人才的活动;说出来的话却感觉在数落在场师生,优越感四溢。校招基本任务是招到合适的人,也是公司的品牌形象活动。结果人没招到,跟师生关系搞砸了,自己的饭碗也砸了。
奇葩的人常常有,这事且不论是缺乏培训,还是情商低,抑或是别的。这应该留给当事人去反思。
说到求职歧视,也是五花八门,可谓令人脑洞大开。比如星座属相、籍贯、性别,不一而足。
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类:针对天生弱势的,针对后天弱势的。
针对天生弱势,也是求职无法改变的弱势,比如性别、籍贯之类。面对这种歧视,就怒怼之,最好能保全证据,广而告之,甚至诉诸官方或法律,获得救济。因为针对这方面的歧视,法律、道德界限都是清晰,有社会共识的。比如,因反乙肝歧视扬名的雷闯,孜孜不倦,为一个群体代言争取平等权利。
广东工业大学学生所遭受的歧视,是后天的,可以通过努力补救的,比如继续深造。与其说是歧视,不如说这是门槛。其不会因为道歉就取消,苏宁道歉是因为员工在不合适的场合说了公司的用人要求,而不是因为这个用人要求本身有错。
所以对于具体的个人,比如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生,没有别要群情激昂,要认识到,在当下正统的用人逻辑里,自己落后了,而且只能眼下只能顺从这样逻辑,应该怎么办?
也许你不服气。我所在学校是一般,但是我很努力,思考力和学习力不比清华北大、中大华工的学生差。同学天天打游戏,我泡在图书馆,发表了论文得过奖。但是,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哪怕一墙之隔,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理念,不同的同学,就会造就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人生。人家学校是几乎没有人玩游戏,一大半人都早早准备好出国深造了。
山外有山,向更优秀的人看齐;正视自己的差距,用行动力弥补不足,才是以后少遭白眼的第一步。怒怼不仅无济于事,只会浪费精力,还落下无知无畏的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