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店,一茶,一书,一人,一座,享受慢时光。
读蒋勋的《舍得,舍不得》,忽觉空气流淌得更从容,周围的世界也更慢下来了。读完前三章,有感而发,故而提笔。
感悟缘起书中提到的经文。读时,我居然都是无意识地在脑里将其转化成潮汕话。 如"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潮汕话可以很顺口地快速默读出来。
读完便频频想起给奶奶"翻译"经文的画面。说是翻译,其实就是用潮汕话来读经文,因为奶奶不识字,不懂普通话。
奶奶所读的大部分经文其实主要是靠佛堂里的耳濡目染和佛友的带读。佛堂念经时,她不像识字的佛友,面前摆着经文,边读边看边翻页。她只是跪着,双掌合十,跟着大家的响亮、悠长的声音发声。慢慢地,她自己也就能读一本又一本的经文。我既讶异于奶奶朴拙的坚持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又感叹着虔诚和信仰的力量。
当遇到不会读的经文,奶奶会让我读给她听。但我是个蹩脚的翻译者,有些词我普通话会读,但不会用潮汕话念出来。奶奶有时会笑着说,读那么多书还这么多字不认识啊。可是,她哪知道潮汕话和普通话之间的鸿沟差距啊。
那时并没有研究以致知的意识,经文的含义我是完全不知的,但仍然乐在其中。看着奶奶学会,心头的满足和欢欣妙不可言。
而今,奶奶年岁已高。读经是少了,听经听得多。但是每天早晨她依然是雷打不动地四点左右起床,而醒来第一件事便起来念佛,拿着佛珠,一遍遍地念佛号。
书里,蒋勋老师每天醒来第一件事,便是盘坐读《金刚经》。不仅如此,他还抄经。一遍遍抄,为父母,为朋友祈福。
"不惊、不怖、不畏",是我读到的作者提及感受最深的一句。父亲病危时,他一遍遍读,觉心安。朋友得重疾时,他录经以祈福,寄出时喜闻她奇迹般恢复了,于是便将录音发行,普施给更多需要的人。从这句话到其他经文,在他生命中的很多时刻,都彰显出了使其豁达、舍得、淡然、知足的力量。
想来,这便是修行的力量吧。在"无量、无数、无边"的佛陀世界里,心自然也跟着无限变开阔,于是心大了,欲念少了,容的东西便多了。
奶奶虽不识字,很多时候并不像蒋勋老师,能完全读懂读透诗文背后的涵义,但她仍日复一日地坚持着。庆幸奶奶有这样坚定的信仰,而今,我也能深深感受到信仰对她向上的引领。奶奶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似乎渗入了佛学的真善美、律戒、自省、清净心等。
原来,这样朴拙的坚持,力量也如此之大。
想着,脑海里又浮现陪奶奶看经文的时刻——
" 奶奶,这里是"觉心原无住,应从无住更生心",这个应该是读"角"(与"觉"潮汕话同发音)。
" 哦,角、角、角,觉心原无住,应从无住更生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