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学的心学课(抖音)学习笔记
三、《同修传习录》专集
第43:《大学》《中庸》如何打通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 42 条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传习录》第 43 条
学习体悟:
其实慎独,独不就是独知吗,其实就是良知。那慎独其实就是致良知。当然是在自己的心里面来做。
格物致知就是致良知,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面。把自己心里面的那个天理,落实到事情上去。然后把这个事情上面的这个念头给它端正起来,使他与自己的良知相吻合相统一。
视频第43集文稿:(在记录中,有个别处增减了老师口语中的原话2022/2/11/06:16)
澄问学庸同异·····《大学》《中庸》如何打通
《中庸》的第一章只有109个字。如果我们把这109个字参悟明白了,儒学的博大精深和它非常强大的力量,我们就能真切的感受到了。所以我非常非常强烈推荐大家仔细的去看一下《中庸》这部书,文字并不多。
这条陆澄问阳明先生《大学》《中庸》同异。
阳明先生说:子思括《大学》一本书为《中庸》首章。
《中庸》的第一章,整个囊括了《大学》的整本书的精要意思。
这条其实挺短,我翻了很多解析《传习录》的书,但在这条上着墨的几乎都不是特别的明朗。
我想读《传习录》的同学们手里都有各式各样的版本,这个问题都没有特别着墨太多,大家可能就稀松平常的忽略过去了。我以前也是这样,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一个地方。
大家读传习录,我也建议大家备一本《明儒学案》,《明儒学案》第331页,讲邹守益。
邹守益到赣州去拜见阳明先生。当时阳明先生刚在南赣汀漳剿完匪,就是1519年春天这个时段。
我特别喜欢邹守益,阳明先生对邹守益是非常推崇的。我有一个好朋友,以前我们在聊阳明心学的时候,他曾经问我。老姜你觉得阳明先生最喜欢的弟子是谁?我说是邹守益。
这里面有几层意思。第一层,你在《传习录》里也能够看到,阳明先生处理完朱宸濠。
经过宸濠之乱、张忠许泰之变之后,他就回到了他绍兴老家,在那里开始讲学。那段时光还是岁月静好,那时邹守益在江西安福,他就到浙江去拜见阳明先生。有的地方说待了好几天,比《传习录》上就讲待数日,《明儒学案》里面讲待了月余,总之可能待的时候可能不是太短。
在离别时,阳明先生送他,送到浮峰,送的还不够,当天晚上就在延寿寺秉烛夜谈。
就有先生问阳明先生,为什么这么青睐谦之,
阳明先生说他以能 问 不能 ,以多问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较,谦之近之也。
阳明先生说邹谦之达到这种程度了,所以非常喜欢他,一送再送。
阳明先生有很多学生,可能与阳明先生单独相处的时间都不多,学生的连名子可能有的都不是很清楚,但阳明先生这样一送再送,体现出他心里面把邹谦之放到一个非常高的位置。
邹守益17岁中乡试中举人了,21岁,会试是全国的举人一起考试,会试第一,廷试第三中探花。黄宗羲曾经评价:“阳明之没不失其传者,不得不以先生为宗子也。(2022/2/11/07:03)
( 2022/2/13/20:25)
意思是邹谦之是阳明先生的正脉。我们知道阳明先生去民之后,各门各派林林总总,五花八门样的都有。这个是后话以后我们会慢慢的讲到,邹谦之是根正苗红的,对阳明先生的心学就把握的是非常到位的。我们铺垫的非常多了,回到这一条讲《大学》和《中庸》到底是怎么样的关系。
邹谦之 (1491-1562) 在29岁的时候(1519年)到赣州去拜见阳明先生(47岁),本来是为其父亲求墓表的,但是和阳明先生论学,就解开了他心里面多年的一个疙瘩。你想他都探花的水平,他讲《大学》是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的作品,
子思(公元前 483年-公元前 402年《中庸》)也是秉承着曾参的这一脉下来的,那为什么这两者感觉就对不上茬。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学》我们之前已经讲过,那个时候的读书人读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格物致知还是朱熹先生讲的格外物,然后以致心里之知。
《中庸》首章109个字,“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是故君子慎其独也,一直到后面致中禾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等等。这里面讲慎独。独指的是独知,只有你自己知道 ,指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的这个念头是对的还是错的。你在心里面去正确的处理它。这是慎独的意思。
格物致知指的是,格的是天下万事万物,了解到里面的理,然后使自己在心里面能够知道 ,什么是正确的。
邹守益的意思是说,他仔细琢磨发现致知格物与慎独不是一个路数,一个是向外的,一个是向内的,怎么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阳明先生给他说:
“其实慎独,独不就是独知吗,其实就是良知。那慎独其实就是致良知。当然是在自己的心里面来做。
致知格物,不是朱熹先生说的那一套,其实格物致知格的这个物就是”意之所在“就是事,也在心里面。格物致知就是致良知,就是在自己的心里面。把自己心里面的那个天理,落实到事情上去。然后把这个事情上面的这个念头给它端正起来,使他与自己的良知相吻合相统一。
所以说格物致知和慎独本身就是一个。
《大学》里面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面他在《传习录》里面有明克的表达,其实后面的这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诚意正心,其实都是格物致知的这个事情。在不同的层面上的表现。
这样就把《大学》的格物致知和《中庸》慎独给统一起来了。
这件事情极其的重要,也非常非常的有价值。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之前说过,在讲《心学往事》的时候,说有人讲阳明先生,说他揭示致良知是在他的51岁,(正德十六年1521年50周岁,在南昌,五月召集门人在白鹿洞聚会,详细阐明”致良知”的学说。)
也有人说是50岁,有人说是49岁,有人说是1519年1520年还是1521年,我们当时讲的时候说“反正就在那一段”。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在这,因为你从这一条里面非常明确的能够看到,邹守益和阳明先生,他们两个在聊这个问题其实就已经涉及到致良知。我们这里还有一本书邹守益的年谱,在第27页,这时面除了记载了《明儒学案》还记载了耿定向写的邹守益先生的传记。这里面与非常明克的提到了这一点。就是在邹守益去拜见阳明先生,谈到《大学》跟 《中庸》两者结合在一块这个点上,就已经提及了致良知。而且用致良知把《大学》和《中庸》给穿在一块。所以《传习录》里面这条,其实是极其有价值的。从它展开,能够使们们在心里面的挺多疑惑都能解开。( 2022/2/13/21:13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