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读书会的路上微微有雨,漫步雨中,心情平静、祥和。不着急打车回家,公交、地铁、换乘到家,一切都那么的顺遂如意。
读书分享会,主题是“改变恶语习惯,用柔和语言对待他人”。
神奇的是,参加读书会之前半小时,我在公司回复完客户的微信正准备走,直接上司用她一向平和的语气指着群聊对话提醒我:你这样对客户说话有些直接哦!换我不会这么直接说。然后打开我的天赋测试量表一对照:指着得分倒数第三的一项说:你的“取悦”这么低,难怪说话这么直。我心想:幸好我遇上一个好老板,她鼓励和提倡发现自己的天赋并发扬光大。对于今天的对话,她只是发现这个现象,分享这个感受并用科学测试验证行为背后的原因,对我没有指责,但有提示。
我几乎不骂人,也不会吵架,也很少愤怒,可能是因为悲伤占据了我绝大多数情绪。更别说恶语,我讨厌说恶语的人,也绝对不会让自己说一句恶语。
回顾过往,我十分记得妈妈的床头常常摆放一本书《告诉孩子你真棒!》,妈妈对我的教育也是边学边教,鼓励为主,几乎没有打击。无意识间这颗称赞的种子就种在了我的心头,我常常发现别人身上独特的地方,常常发现别人身上好的品质,感受到别人真实的情绪和渴望,拥有一颗悲悯之心。或许这也造就了我面对恶语,或恶行(暂时没遇到过)不愤怒反而悲伤委屈吧,悲伤他人的无助(恶语的人往往内心无助)哭泣是我的常态。
虽然没有恶语或因为愤怒激发的恶言,但我有一种对真实感受直接表达的需求。真实的东西也分正向和负向,负向的东西过于直白的表达一定会刺耳,扎心。当我没有分寸,只顾自己表达,不懂得筛选或是包裹上一层糖衣再送出去时,我几乎收不到别人正向的反馈(哪怕你说的真的是对的)。
大学时代的我说话是出了名的直,有什么说什么,一针见血,遇上对的人还好,遇不上的时候就麻烦了。因此,我或许丢失掉一段时间友情(我没有从小到大的闺蜜),一段时间亲情(去年几乎每隔一两个月都会收到家人反馈说:你别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在外面学了一点三脚猫的功夫就来挑战老娘),高中闺蜜对我的评价是:我对你又爱又恨。
我开始怀疑自己,我做错了什么,我都把真心交给你了。
直到学习种子法则,坚信,笔是空性的,你无法改变外界,只能改变自己。任何对外界的要求都是对自己的不满。于是开始时时刻刻觉察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别人负向的东西了,负向东西占主导的时候就适时提醒自己:嘿!不会正是你自己所缺的把!自以为是的心态瞬间怂了,赶快回去面壁。
今天读书会最大的一个收获莫过于:“谦卑”二字。柔和的语言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动念,再美,再华丽都是口蜜腹剑。另外有时面对挑战,面对误会时候,也需要忍一忍,心平气和、不责怪、不指责,宽容大度的解释和沟通。
练习才刚刚开始~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