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得到大学 | 思维模型课学习笔记及延展思考(30)

得到大学 | 思维模型课学习笔记及延展思考(30)

作者: 雾风的幻想 | 来源:发表于2019-11-07 10:52 被阅读0次
    网络图片  侵权删


    【第三十节 导演: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当我们要做品牌文化、路演宣讲、述职报告,甚至是在闲聊中讲一个感悟,给孩子总结一个道理等任务时,都需要借助故事来传达我们的理念。那么如何基于真实生活来讲好一个故事,就成为我们必须具备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任务的效果和成败。

    讲故事的高手是谁呢?答案是:纪录片导演。因为他们要传递的某种理念,都是基于真实生活的,而不是来自剧本。而他们又需要对故事进行再发掘和再组织,才能更好地传递理念。

    本节课中,让我们看看著名导演任长箴,是怎么讲好一个故事的。任长箴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的执行总导演(总导演是陈晓卿),这部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的优秀纪录片,从具体策划、执行,到后期剪辑,都是由任长箴导演带领团队完成的。

    可以说任导演在讲故事的实操层面具备非常强的能力。从他的视角出发来剖析讲故事这件事,会更落地,更具执行性。

    一、定义此类问题的边界

    1、你想表现一个主题,传达一个理念。

    2、你需要自己去选取素材,组织这个故事。

    3、这个故事不是虚构的。

    二、本节重点

    1、心法一:抓住动作,串起叙述主线

    我们在需要讲故事的场景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难题。我们要讲的“故事”往往是为了表达理念,可这个理念和主题本身并没有故事性。那怎么讲才能破这个局?

     在拍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之初,任长箴接到的任务是,拍一部主题是“中国美食”的纪录片。但这只是一个主题,一个理念,它本身没有故事性,不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更没有细节。

    按照一般的套路,会去讲美食的历史、菜系、构成等等,但这是罗列信息的说明书,完全没有魅力可言。任长箴可不想拍说明书,她用了一个办法,生生从一堆毫无故事性的元素里,梳理出一条叙事线。这个办法就是:抓住动作。

    在任何一个故事里,动作都是故事推进的关键节点。所以,要是能抓住关键动作,就抓住了执行这些动作的“角色”,也拎出了叙事线条。

    任长箴就抓住了与美食关联度最高的七个动作:获取、消费、加工、储藏、烹调、调味和养殖。抓住这几个动作,一条完整的叙事主线就清晰呈现了,于是,任导演拍出了七集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当任长箴着眼于食物背后的操作动作,这些真实动作背后,又勾连出各种各样有意思的人物,和他们面对食物的理念、情绪、态度。用这些极具贴近感的故事来传递理念,唤起观众的认同感,要比直接拍大好河山和烹饪流程要有效得多。

    2、心法二:用负能量构建叙事张力

    负能量就是故事里的消极信息、人物的消极情绪和行动。只有正能量的故事给人的距离感太强,缺乏张力,很难引起共鸣,甚至感觉无聊。只有用故事中的麻烦和挫折,用人物的受伤、消沉和自我怀疑来反衬,那些努力和成功才更可贵,整个故事也才更加扣人心弦。

     负能量,在故事中表现为主角的困境,负能量转化成正能量的过程,隐喻的就是成长。在故事中寻找负能量的方法是:顺着主人公的目标反推,在他的处境里寻找,有哪些困难在妨碍他实现目标。

    在《舌尖》第一季中,有个故事讲藏族小姑娘采集松茸。任长箴从“要采集更多更好的松茸”这个目标出发,挖掘出一系列阻碍采摘的困难。比如:小女孩的妈妈身体不好,她有后顾之忧;有其他采集者,她年纪小,经验也不足,在竞争中不占优势;松茸的市场收购价不断降低,她时间紧迫;天气影响产量;以及她内心的焦虑等负面情绪。

    最终,小姑娘克服了这些困难,采集到了足够多的好松茸,观众也终于松了口气。观众对松茸的美味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更能体会美食背后的艰辛。这样讲出来的故事,韵味就超越了松茸的味道本身。

    3、心法三:用细节展示故事的情景

    精彩的故事一定充满了各种细节,这根本不用多说。但在这节课里,研发者反过来给了一个重要的提醒:如果不想让一件事成为一个故事,那就不要给任何细节。这个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危机公关,原理就是,没有细节就没有制作故事的空间。

    回忆一下十年前的“艳照门”事件,陈冠希的道歉发布会,就是成功应用这个策略的案例。他当时面无表情,用大多数中国人听不懂英文道歉,而且只有短短的60秒,还不接受任何采访。这一切设计都是为了不让媒体获得任何有发挥空间的细节。

    不仅是陈冠希的道歉发布会,很多公司在危机公关中都采取了这个策略。比如不接受电话采访,只回复邮件。就是因为电话里会有情绪,有细节,有不确定性。那就有可能被人利用,从而拼凑出一个故事,这对陷于危机的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三、本节核心要点

    要点一:以动作为故事的关键节点,串起叙事主线。

    白话版:动作的原因和结果,就是故事的开端和结局

    要点二:从主角的目标倒推,找到阻碍其实现目标的负能量,用负能量来构建叙事的张力。

    白话版:没有风雨就没有彩虹。

    要点三:如果不想让一件事成为一个故事,就不要给出任何细节。

    白话版:你的细节,就是敌人的弹药。

    四、我的延展思考

    本节课阐述了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的故事写作的方法论。以关键动作为线索和节点,用负能量增加张力,靠大量的细节来填充,一个好故事的雏形就有了。

    而我产生的延展思考,是关于正能量与负能量在故事中的应用。大家都知道,无论是虚构的故事,还是真实的故事,都需要靠正、负能量的交替出现来起到带动读者情绪波动的效果。

    看得故事多了,就会发现,正,负能量与故事中各种属性的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它们对故事的构架和推进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

    其中,正、负能量与故事两大基础元素的结合,是让读者产生不同情绪的关键。故事的两个基础元素是:事件和角色。为了方面理解,后面我用大家熟悉的情景和角色举例。

    关于事件,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其分为:起点、展开和结局三个部分。它们与正、负能量的组合,就会有6种情况:

    正起点:给人正面感受的事件开端。例如:联欢会准时开始了。

    负起点:给人负面感受的事件开端。例如:惨烈的战斗一触即发。

    正展开: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例如:他悄悄的拉住了她的手,而她并没有躲开。

    负展开:事件向坏的方向发展。例如:他被一掌打落山崖,生死未卜。

    正结局:事件结果是相对好的。例如:公主与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负结局:事件结果是相对差的。例如:朱丽叶倒在罗密欧身上死去。

    而关于角色,我们也提炼出两个最重要的核心要点:性格和成长。它们与正负能量的组合就是:

    正性格,即总体上优点大于缺陷,且优点对其自身发展起决定作用。

    负性格,即总体上缺陷大于优点,且缺陷对其自身发展起决定作用。

    正成长,就是向好的方向成长。

    负成长,就是向坏的方向成长。

    将正,负性格和正,负成长排列组合,能得出4种基本情况的角色:

    正性格+正成长:光环角色,大部分小说中主角都是这种,比如:郭靖、张无忌。

    正性格+负成长:冲突角色,原本正面的角色被各种形势所迫,一步步走向黑暗的角色。比如:乔峰。

    负性格+正成长:魅力角色,原本缺点大于优点,却走向了正能量的成长之路。例如:杨过。

    负性格+负成长:邪恶角色,大部分小说中的反派都是这种,比如:慕容复。

    那么,现在我们有了6种正、负能量与事件的组合,以及4种正、负能量与角色的组合,将它们以矩阵方式排列叠加。于是就产生了24种不同的情景结构,不同情景结构能带给读者不同的情绪和感受。

    我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是根据我的经验和分析所得,不一定准确,仅供大家参考。

    原创内容 盗图没辙 请自罚三杯

    篇幅关系,不能每种组合都解释和说明。挑几个简单说一下:

    比如:“王子终于救出了公主,她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是正性格+正成长+正结局的典型,成年人对于这种童话情节的反应当然是无聊。

    比如,《天龙八部》中,耶律洪基在阵前逼死了萧峰。从耶律洪基的角度看,是负性格+负成长+负结局的组合,所以我们会愤怒于耶律洪基的无情。从萧峰的角度看,是正性格+负成长+负结局的组合,我们对萧峰的结局多半是唏嘘的,因为他的死是一种可悲的无奈。

    比如,《浪客剑心》中的宗次郎。小时候善良而柔弱的宗次郎,被寄养在亲戚家,受到了各种压榨和虐待,后来被反面角色志志雄诱导成为了杀手。这是正性格+负成长+负起点的组合。当少年宗次郎一边流着血泪一边屠杀了亲戚全家时,很多人在这段剧情的感受都是对宗次郎的怜惜,而不会觉得他残忍。

    与宗次郎正好相反,《神雕侠侣》中的少年杨过,是负性格+正成长的典型。当他与全真教的道士正面硬杠,导致进入古墓见到小龙女,从而推进了正向剧情的展开。我们对这段情节的感受是赞赏的。坚持自我,因祸得福,无论从角色定位的角度看,还是从事件的暂时结果看,都是值得赞赏的。

    其他的组合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推论和验证。当然,这都只是从单一角色与单一事件这两个边界出发的。如果是多角色纠葛,多事件穿插,情况就会很复杂,至少我没那个能力找出结构性的规律。

    这个表格也没有经过什么严格的论证,就是我受到本节课的启发,突发奇想搞出来的东西。再用一些小说中的例子往上套,发现还是挺符合的。于是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不知道有多大的实际用处,权当是一种不成熟的故事设计的套路工具吧。

    2019.11.0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到大学 | 思维模型课学习笔记及延展思考(3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vm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