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难以用言语来概述的,它丰富多彩,充满苦辣酸甜。不仅如此,每个人的人生又都完全不同,独一无二。生命是公平的,因为无论富贵贫贱,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但命运却并不公平,有人生来事事顺遂,有人则历经挫折与磨难,所以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写道:“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史铁生在正年轻的年纪双腿瘫痪,这种事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一个年轻的生命,至此须在轮椅上度日。消极苦痛是无法避免的,在残疾后的最初几年,在最迷茫的那几年,史铁生将地坛当成了逃避现实世界的避风港。他时常去那个园子,园子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过他的车轮印。他在那里看园子里的景色,观察园子里的人,更重要的是思索生命的难题。
他在园子中时常看到一对年幼的兄妹,妹妹在拾树上掉落的“小灯笼”玩,哥哥则在捉小虫子取悦妹妹。很多年后,他再在园子中碰见这对兄妹时,妹妹正受人欺侮,哥哥赶过来赶跑了那些人。这时他才知道,原来妹妹有智力缺陷。妹妹有漂亮的脸蛋,却没有常人的智力。这是一种命运的不公。
史铁生还讲到他的一位酷爱长跑的朋友,时常来园子里练习长跑。他的朋友去参加跑步比赛,第一次获得了第十五名,前十名的照片挂在了橱窗里。他继续参加,第二次跑了第四名,橱窗里却只挂了前三名的照片。命运好似在捉弄他,但他并未放弃,可戏剧性的,每次都正好差那么一点儿,他的照片就是进不了橱窗。他很努力,但终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总是差那么一点儿运气,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命运的不公吗?
然而,即便命运再怎么不公,我们也得去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道路,而绝非沉溺于对命运不公的控诉。在古园里的静默思考,让史铁生决定接受命运给自己的苦难,去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他最终选择了写作,写作让他不再恐慌。
在遇到挫折时,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抱怨过命运的不公,有的人甚至会对人生或者世界感到失望,可消极的面对人生终究不是正确的法则。或许,有时我们也应像史铁生一样坦然面对人生的苦难,学着接受命运的差别,找寻自己的人生轨道。
况且,人生中不只有挫折,还有无限的爱。在这篇散文中,除却对人生的体味与思索,作者还谈到了自己的母亲。他去园子里时,母亲总是为他准备好一切再目送他出门。他在园子里久久未归时,母亲会跑去寻找他,找到后却又悄然走开。他的母亲虽然总为他担忧着,也必定因为他所遭受的苦难而感到痛苦,却从来不对他透露半分,母亲对他的爱是无言且深刻的。他还讲到他的一位作家朋友,这位朋友最初的写作动机是为了让自己的母亲感到骄傲,这又何尝不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爱呢?
和史铁生一样十五年来坚持去地坛的人还有一对夫妇,作者最开始见到他们时,他们还是中年,而后相互依偎着走向了老年,这是伴侣间的爱;在园子里玩耍的那位小女孩虽然有智力缺陷,但她的哥哥从小便爱护她,长大后也在保护她,这是手足间的爱;时常去园子里唱歌的那位小伙子,在最后一次去园子里时,打破了以往的沉默,与作者搭了话,道了别,这是陌生人间的爱。
我想,纵使命运如何不公,只要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那就别急着离开。困苦也许始终伴随着我们,可是爱又何尝不是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