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士
黑泽明虽然基于民族情感和审美立场,在影片中对他们的精神进行了颂扬,但这绝不代表他对武士道是盲目崇拜的,恰恰相反,他对于武士和农民的关系十分纠结,一方面他痛于农民的愚昧冷漠,一方面他也意识到,出现农民与武士相互利用的情况,武士的责任其实也无可推卸。
这个问题的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它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战国时代的困局,在黑泽明时代的战后日本依然适用,在今天的日本依然适用,在今天的中国依然适用。这可以看作“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现实版本——到底是民众的愚昧冷漠,决定了统治者必须选择这样的统治方式呢?还是因为这样的统治方式,导致了民众的愚昧冷漠呢?
勘兵卫口中的,“最后赢了的”农民。在黑泽明的寓言里,农民是真正的胜利者,它们无需承担武士那样的道义,也没有精神层面的坚持,所求仅仅是三餐温饱,远离纷争。
在《七武士》所讲的故事里,农民们确实赢了,他们用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报酬,换取了武士们的同情,保护了村庄,掠夺了山贼们的财富,过上了更加富足的生活,而对于那些武士恩人们,却弃如敝履,这让勘兵卫感慨“武士就像风,从大地上漫卷而过,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地活下去”。
黑泽明对于农民们的小聪明,认识是很深刻的。比如明明有酒有菜,却坚持只用白米去招待武士;杀死落荒的武士,夺取他们的武器和财产;让女儿做男装打扮,以企图免遭武士们的糟蹋等等。他们无视恩情,把几顿白米饭就当做了换取武士生命的筹码,完全没有羞愧之感;他们拖累武士,在夜袭活动中不顾指挥,要冲进火场,结果使平八因此牺牲。
但农民们的胜利,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那就是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对自己命运掌控的权利。之所以“永远地活下去”,是因为农民的“死亡”已经不被允许的,他们必须为了生存拼命劳作,以此为自己提供生活资料,并供养统治阶级。在影片最后农民欢快的歌声中,虽然勘兵卫产生了对自己身为武士,孤独命运的慨叹,但也应当意识到的是,农民们的这种无忧无虑,与其说是幸福,倒不如说是对自身悲惨的不自知。农民们的胜利,是牺牲了自我认知和尊严,才换取来的,这个代价绝非寻常。农民们的小聪明,恰恰是他们自身最大的牢笼,也是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当农民的烦恼只是如何把粮食和酒藏好的时候,就不会去想其他不被允许的事情。
《七武士》是黑泽明跨越时代的思考,这个故事放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适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4131/d91a80b28bef430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