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词语。每一次,我们享受着付费过程的快感,沉浸于付费换回物资或服务的多巴胺刺激,然后再陷入储备或期待下一次付费的焦虑。没错,我说的就是和我一样的穷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一切都向钱看的时候,如果无法把持住自己的内心,我们将无法避免地成为穷人,而且会越来越穷。
【钱更便宜?】
我们把钱少定义为穷,钱越少越害怕付费,因为每一次付费,都代表着剩下可用的钱在变少,就是变得更穷了。
因为我们把钱看成了目标,可实际上它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帮我们换取更多时间和注意力的工具。
为什么是时间和注意力呢?
时间,本质上不属于任何人,却是全体人类达成共识,用来衡量物质变化持续性和顺序性的一个参数。
注意力,是每一个人都极其有限的资源,能否争取到更多的注意力,决定了这个人在某一领域的精进程度和最终的成就大小。
我们只会用钱去换我们没有或稀缺的的东西,因为我们觉得那东西在那一刻比钱更重要,不是吗?
所以,相对时间和注意力,钱是更便宜的东西,我们用便宜的东西去交换珍贵的东西,就是赚到了。
当我们觉得有了钱,就有了全世界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的是怎么花钱?也就是做出尽量不让自己后悔的付费行为。
【怎么付费?】
付费可以认为是我们换取物质或服务的成本。薛兆丰从经济学的角度提醒我们——“成本是失去了的最大价值”。因此,付费其实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我们要做的是怎么实现付费的成本最小化。
01 买一瓶水
在回家的路上口渴了,我们会怎么做?
“忍一忍,马上到家了。”
“家里没有水怎么办,还要烧水,哎……”
“开水没法马上喝,还要等它凉……”
“先把钥匙准备好,到家就能马上开门了。”
……
如果你在开车,也许就不小心闯了红灯。
如果你在听课,也许就遗漏了关键信息。
如果你在走路,也许就错过了转弯路口。
如果……
你看,我们的注意力就这样轻易地被分散了。
停下来!找个便利店,花2块钱,买瓶矿泉水,一口喝下去,把生理需求解决,然后该干嘛干嘛。
是不是没那么难?
一瓶水的成本,远远小于因为注意力被分散而造成的违章和错失。
02 买一门课
网上的引流课很多,0元免费,连续3天直播,9.9元一周的训练营……
在精致广告的宣传下,我们趋之若鹜的参与,把自己最珍贵的注意力投入到别人为自己虚构的幻象中。
“副业是刚需”变成了我们的口头禅。可是,连专业都做的和副业似的,那不专业的副业,能超过主业吗?如果副业能赚得比主业多,那还叫副业吗?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骗自己,未来的可能性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可是,如果我们用心了,把主业做的很专业,还需要考虑用其他不确定的可能性,来替代可以确定的高含金量专业吗?
免费的课,就是凑个热闹。真要好好充电,按自己的专业,找最好的老师,买最贵的课,成为自己主业的专家,还怕吃不上饭吗?最珍贵的注意力应该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这样的付费就是降低自己在免费课上试错的成本,减少注意力的分散。
买一门课,集中所有的注意力,认真学完,彻底消化,消耗的时间是可预测的。相比囤一堆的课顾不上看,自以为有了就是会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学完,成本要小的多。
03 买一份静
中午吃完饭,我喜欢买一杯瑞幸,坐在店里的角落,听课、写作或打游戏。不是因为我喜欢喝咖啡,只是因为办公室太吵。
听着课,有人过来找我办事,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念,让我秉承了先人后己的美德。
写着稿,领导给我安排工作,寄人篱下言听计从的奴性,让我不得不卑躬屈膝。
打着游戏,周围传来两三种不同的呼噜声,此起彼伏,让人振聋发聩,一股股无名火在心口翻腾,却只能戴上耳塞,与世隔绝。
因为中午的宁静被打扰,一下午的工作心情烦躁。心里想着自己的事没做,导致应该投入到工作中的注意力又被分散了,工作效果岌岌可危。
干嘛这么折磨自己?!去咖啡店,买一杯咖啡,理直气壮地坐在角落里,把手机调整静音,专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世界实在是美好呀。
花一杯咖啡的钱,给自己打造一个能够集中注意力的环境,实在是一笔很划算的买卖。
类似的付费场景很多,以上皆为个人亲测,皆能有效降低成本的。原来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认为最值得的付费。直到明白付费的本质,才深刻能付费解决的问题,就是一种学习和研究成本的有效外包。
【学习外包?】
学习也能外包?这是当然的。从人类有文明以来,人类积累的知识,社会有序的分工,以及一直在持续的创新,一次次为我们的知识盲点进行了高效的外包。
现代人要热一个菜,不需要研究电能怎么转化为微波能,辐射到是物理的水分子,使之高速运动转化为热能,给食物加温。只需要买一个微波炉就行了。
现代人想知道时间,不需要通过计算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测算地球重力引力对检测设备的影响。只需要买块表或电子计时设备就行了。
现在代人想要通过考试(只是考试),不需要一遍遍的学习教材,自己归纳总结。只需要找一个教育平台,付一点费,就可以获取一大叠已经整理完毕的备考资料。
所有的这些付费,都是为了给我们腾出更多的时间和注意力,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当下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上去。
【如何专注?】
在专注之前,我们要搞清楚什么事情才是值得我们去专注的。不然,哪怕我们争取到再多的时间和注意力,都可能是无效或者换个场景继续浪费和消耗。
注意力本身是最有价值的资源,只是我们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注意力的重要性,轻易的任由别人收割消耗。
有大牛大咖一直在提醒我们,做某某事很重要,一定要坚持地长期地义无反顾地做下去。没错,但这只是针对已经在专业内有所建树的他们。如果我们和他们一样,在某一个专业不断地投入足够的注意力,也很有可能和他们一样。
可是,我们还是我们,大牛大咖还是他们。那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被太多的大牛大咖分散,我们不是在被别人收割注意力,而是我们自己割下我们的注意力,随意的送人而已。归根结底是我们对于注意力的轻视。
伟大的霍金,之所以伟大,是因为除了用大脑思考最艰深的科学问题外,他做不了其他的事情,他的注意力没有少的浪费。
改变世界的乔布斯,之所以能改变世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在这是世界上的时间太短,不得不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他想要做的事情上。
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之所以举世瞩目,是因为米开朗基罗,花了整整4年的注意力,一直抬着头挥着笔,才凭一己之力,完成了这480平米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鸿篇巨制。
最珍贵的的东西都要用,不然就会失去了这份珍贵的价值,还是那句话——“成本是失去了的最大价值。”
作为凡人的我们要怎样实现这份价值呢?其实,我们都知道,只是不相信。因为单一是枯燥的,重复是乏味的,耐不住这份枯燥和乏味,必然会使自己的注意力失去价值。
工作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工作上,再不喜欢,都要认真投入,这是一种态度,也是养家糊口的根本。如果要兼职,就是在考虑保证休息的基础上,把用付费换来的注意力进行投入。换得多,投得多,换得少,投得少。
学习时,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最需要学习的内容上,那些一个创造钱,去换取更多注意力的能力,就是我们最需要的学习内容。
先要知道自己有什么,才能知道缺什么;
先要知道自己想变成什么人,才能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变;
先要知道自己的墓志铭怎么写,才会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
双休日、节假日,给自己放假,就把注意力集中在休息和陪伴上,身心健康才是积聚注意力的基础。
【时间变化?】
当我们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的时候,我们就有很大几率进入我们的心流状态。这时,时间的飞逝可能是我们唯一需要担心的事情,因为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心流时间越长越好,而实际上总是觉得这段时间好短。
这就是注意力帮助我们缩短时间的一个显著特征。看着电影、玩着游戏、吃吃喝喝、睡睡懒觉,时间就不见了,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喜欢做的事情,我们愿意投入我们的注意力,去刺激我们的多巴胺。这些事,不用付费,我们也愿意去做,但是这成本很高。
小孩子做作业拖拉、成年人做事情拖延、欠债人还款拖沓,都是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没法刺激我们分泌多巴胺,于是就不断消耗我们本可以凝聚起来的注意力,不断拉长我们所要消耗的时间。如果通过金钱刺激,情况也许就会有改观,那你愿不愿意付费,而且还觉得付的挺值?这样的成本,是不是就降低了呢?
我们总是觉得时间不够,其实背后就是对注意力的重视不够。每一次的注意力的投入,如果都能产生让自己愉悦的心流时间,怎么会让人不流连忘返?如果做不到,这只能说明,这件事情你不喜欢或者不是你的刚需。
我们不是要过度的铺张浪费,我们只是想要通过付费,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的那份专注。
我母亲曾经自豪地对我说,“我们退休工人有的就是时间,有什么事情就去折腾。”为什么这么多的退休人员比工作时还忙?因为只有在退休后,他们觉得是在为自己而活,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会全情投入。
我之前有些担心,时间富裕却无所事事的退休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其实现在想来是多虑了,为了自己好好活着,哪有不努力的。
好在我的时间并不富裕,每一次专注都会使它跑的飞快。也许我还没学会,把这份专注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但通过付费让我至少知道了,有些事情值得专注,因为那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