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秋女士作为享誉国内外当代著名国画、书法、书画大师。对中国当代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启蒙初学,醉心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专注钻研于古代大师艺术,她认为宋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故决心仿效前人步履并追随古代大师之艺术路向。她由宋代花鸟及山水画开始,无论是工笔或写意的风格皆细心探究

陈佩秋1922年12月生,女,河南南阳人。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 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擅长中国画 。作品有《天目山杜鹃》;《水佩风裳》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红满枝头》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 。

国立艺专毕业,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开始大量接触古代字画,临摹宋人团扇。上海中国画院成立,被聘为画师,后任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任南京大学中国画艺术中心客座教授。1956年 工笔《天目山杜鹃》参加上海青年美展并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青年美展获得二等奖。

1984年 作品《红满枝头》参加全国六届美展并获铜奖。

1923年,陈佩秋出生于河南南阳,于昆明度过她的青少年时期。她年幼时已爱 好艺术,学习成绩优异,尤精于数学科。她成长于动荡不安的时局,高中毕业时适逢抗日战争,为了响应"科技救国"的呼唤,于1942年入西南联大。基于对艺术的热忱始终未灭,陈氏决意转读艺术,并于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

当时在国立艺专的学生均对西方艺术非常向往,憧憬着西方的写实主义为中国未来艺术发展的唯一途径。然而,陈佩秋却不为同辈所影响,她早已醉心于传统的中国绘画,专注于钻研古代大师的艺术,并深信前人的艺术能启发她的艺术创作。

陈佩秋在国立艺专攻读时期,潘天寿及黄宾虹均是校内院系的教员,她得以随潘天寿学习花鸟画。然而,她认为宋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故决心仿效前人步履并追随古代大师之艺术路向。她由宋代花鸟及山水画开始,无论是工笔或写意的风格皆细心探究。

1950年毕业后,陈佩秋开始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当时的工作给予她大量机会浏览古代画作,甚至可以借出宋代的花鸟扇画以便临摹。《花鸟杂册》展现了陈佩秋的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技法,而当中所画的都是宋画中常见的题材。

在用心揣摩了工笔技巧后,陈佩秋转向探究较为粗放、写意的风格。一般来说,画家的情感和精神较能以写意画法表白及发放出来。她汲取明代徐渭概括简约的造型与富于情感的水墨运用技巧。

数年后,她的泼墨技巧配合了新的技巧组合,她以生动的笔触和泼墨去描写大自然的每一景物,而最成功之处莫过于她能够混合工笔和写意的技法,令作品更呈儒雅优美。

陈佩秋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对周遭的新事情有了新的观察和感应。除了依旧坚持临摹古画,她开始关注西方的艺术。陈佩秋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风格,她欣赏马奈、雷诺阿及德加闪烁的颜色和精炼明确的笔触,并参照了印象派的用色于中国传统画上。在陈佩秋成熟时期的作品中,西方艺术带来的影响益发明显见于山水画和用色方面。

陈佩秋认为艺术创造贵乎“新”和“难”。她本身的艺术根基立足于传统,她对创新的观念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旧就没有新。她细心钻研国画的绘画元素,用精炼的线条和传统的笔墨,配合启发自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去描绘景象的质感、体积和动感。她认为“新”是要经过知识和技巧的累积,而经验的累积和驾驭技巧是费时费力的,这曲折艰难的过程就是“难”。

作为一个传统中国画的继承者,她赋予自己一个使命――对传统国画在现代艺术发展的贡献作重新的定位。

//汉唐书画//
书法,书画名家私人定制,字画装裱
商务合作
联系方式
联系人:宋先生
电话:18953025985
微信:scz19481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华江公路1078号华瑞国际产业园6号楼2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