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九届全国创新教育年会学习心得
盼望着盼望着,第九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终于开始了,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全校老师开启了珍贵的学习之旅。
本次教育创新年的主题“重建生态 你当像鸟看见你的山”,听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分享。李校长在开幕式上的话语一直在耳边回响。教育是关系加联系,善待加期待,在不确定的日子确定自己的学习,在静默中拔节,在行走中成长,逾越冬天迎来春天,学习是桥梁,让我们走得更远,让我们与学生走得更近,用教师的高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好学者如禾如稻,不好学者如蒿如草”,我们都是学习者,用自我成长带动学生成长。没有躺平,学习的岁月黑丝激情燃烧 岁月,在不确定的日子里,学习就是自己最好的确定。一起学习,且行且珍惜。蒲公英教育
智库理事长李斌的《重建教育的目标感,重建教育人的意义感》分享,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彭正梅关于《迈向生态正义的新人文教育: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改革范式转型》的演讲,还有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做的《新课标视角:在课堂上看见未来》的实践性较强的演讲。郭华教授是我喜欢的一名老师,她专业做研究,曾经来过艾瑞德学校,也经常看她平时写的文章,是一位专业的研究者。今天她报告的主题是《新课标视角:在课堂上看见未来》,眼睛看着、不时按着暂停键、截图,手里拿笔记着,恨不得把她讲的每一个字都完整地记下来。她的演讲对我启发很大,在课堂上看见未来是指老师能够根据自己想象当中的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以后,未来的那个样子。在课堂上看见未来是说我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要到哪里去,这就是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看见未来。我们如何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看见未来,如何能够让老师根据学生未来的样子来上这节课呢,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表述跟以往的课程目标表述有哪些不同?她给我们做了解释。
一、课堂教学的学生发展目标,教师要看得见。
课程目标,就是指我们某一个教育阶段结束以后,学生学习这门课程,能够达到的那个学业成就,或者说是我们对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以后所达到的学业成就的一种期待,这是课程目标。新的课程目标更注重这个人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品格。比如学习历史,我要去了解和认识历史,这就是我们已经过去的社会生活,那了解和认识历史是为什么呢?学生如果把学科和社会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有根有据的去了解历史的。这样就看到了他的发展目标,所以作为老师,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是为什么。
二、学生的成长,是抵达一个又一个“山顶”的过程。
学生进行舞蹈课的训练,他自己被训练还是自由的独立的去表达,那决定着他成长的方式,也决定着他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知道我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课堂教学要真正的让学生的思想闪光,灵魂散光。当天认识到自己明天要比今天好,不断进步的时候,就是突破。
三、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自己飞往那个目标。
成绩的高低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排斥性的竞争关系,既然有第一名就一定有最后一名,如果最后一名不那么内卷也没有那样好的办法,他就会放弃努力,我们就可以通过让集体的力量去影响这些薄弱的力量,从而共同进步。
四、教师带领学生飞往目标的旅程,也是教师个人实现个人理想形象的过程。
老师都能够自觉的在课堂上真正把学生当做主体,让学生真正发生学习。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更高明,为什么呢?他高明就高明在他在建筑好风房之前就已经在自己的头脑当中把它建成了,而蜂蜜是靠本能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目标。这就是我们在课堂上就要看见未来,只有看见未来了,我才能真正的开始我的这一节课,就像陶渊明的一句话叫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在这采菊东篱下的时候,应该能够看见南山,而且是悠然的。我们课堂教学的学生发展目标,老师要看得见,我们老师看见了这样的目标,看见了这样的未来,教师就要引导,激发学生去飞往那个目标,这是老师的职责,也是老师的义务。同时,这也是老师成就自己的一个过程,老师带领学生飞往目标的旅程,就是教师个人实现自己理想形象的那个过程。所以我们带领学生飞往未来的过程就是老师飞向自己未来的过程。学生的成长,就是第一达一个又一个山顶的过程,而这样一个一个的山顶,在我们开始飞往之前就在老师那里,在学生的头脑里已经预先存在着好。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带着对教育炙热的爱,我们一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慢慢学习,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