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学生返校的日子,因为大部分年级重新分班,需要提前熟悉新教室。初一新生还要熟悉上放学和就餐的流程。
下午,一个初四的班主任又来到学校,她是我之前的同事,一直担任班主任,并且非常有方法,在之前的学校时,就经常搞一些班级活动,融洽师生关系,不仅班风正,而且学习氛围浓厚,所以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一开始,我并不知道她为什么到学校,后来又来了一批学生,她把学生招呼在一起,不知在讲些什么。后来才知道,因为初四新分班,她了解到班级里有部分学生可能有些小问题,于是,她提前把这些孩子召集到学校,进行一些心理辅导工作,将一些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了解到准确的信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还可以有针对性的辅导。
这就是把教育做在前面,而不是事后处理。教育在前,是防微杜渐。教育在后,是亡羊补牢。都是教育,但效果和影响不同。
这几天,初一级部主任一直在强调一件事,就是不允许班主任和老师呵斥学生,但是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并且都是一些老班主任。不得不承认,大部分的老师都有过这种行为,也包括我自己。但是近几年,基本上不再呵斥学生,反而愿意去引导学生少犯错误。
今天,我也在一个班级偶然听了一段班会,我发现,老师在不停地讲,但学生并没有专注于老师的讲,相当多的孩子有小动作,他们的目光就会反映出他现在的状态,是游离的,而非专注的。老师不管讲什么,应该努力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那个点上。
当你能把学生吸引到学习轨道的时候,学生就失去了违反纪律的机会,失去了违反纪律的动机,反过来也促进了学习,学习也会减少知识方面的错误,如此下去,每个孩子都会慢慢变得优秀。一个当过校领导的朋友这样说,以前做领导的时候,天天看到学生的问题,跟学生的关系很差,现在退出领导职务,专心教学了,再也没有看到学生的问题,跟学生的关系也非常好,孩子的成绩也一样优秀。
一些教育焦虑都是我们过分关注的后果。关注没有错,处理的方式有好坏。
现在是一个向民主教育转型的时代,陈旧的理念终究要被淘汰,作为老师,应该去学习再学习,反思再反思,每天认真去思考教育二问:
假如你是孩子
假如是你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