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识付费与焦虑人生

知识付费与焦虑人生

作者: 糅文愈心 | 来源:发表于2018-03-08 15:36 被阅读115次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用知识付费解决自己焦虑,看着这些群体我总是会想起另一群人,比如心灵鸡汤拥泵者,比如佛系人生的追随者,这些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因焦虑产生对另外一种事情的热爱,由此来解决焦虑带来的一切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压力。

    我有一个大富大贵的发小,算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具有着商人自带的那种敏锐的嗅觉,精打细算,分毫必争,即使他和我们在一起,浑身上下透着成功人士的气魄,但是有一种状态,是他掩饰不了的:焦虑。

    当然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一个社会精英,他的焦虑也显得和普通人不一样,他不会是因为知识上没有到达社会的某个层级而焦虑,而是一种自身不可控的不安全感,不确定性的焦虑。他所有的已得经济和社会很多的结构交织在一起,比如政治、社会、经济,虽然他说不清楚,但是隐隐感觉,有很多变化,是他无法把控的。

    和他吃饭、喝茶,一些高大尚的词语竟然从这个精明老练的商人口中说出来,比如“信仰”“放下”“慈悲为怀”“心生善念”,作为一个真正以善积德的我,都难以启齿,从他嘴里说出,围观者一片哗然,显然大家和我听了都有“假大空”的感觉。

    等我知道他的这些词语来自于哪里时,他已经接受心理治疗有快半年了,我认为他接受治疗的效果几乎可以说是为他的“本我”上又附体一层“假我”,也就是假的自我,他多数是从治疗室那里得到一些安慰,激励,先暂时性地忘掉那些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当然会在心理治疗师那里得到一个充分的休息,然后回到商场上继续征战。最终展示给外人的是他在商场上屡战屡胜,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归功于接受了心理导师的精神治疗。

    我们来梳理一下,我的这个发小接受心理治疗的来龙去脉,首先他产生焦虑是因为对自己的经济与社会结构关系不确定,担心失去,感觉无力把控,结果是给心理市场的精神导师们带来了利益。和发小一样的社会中上层群体,是今天心理疏导的很大一部分群体,为社会精英心理治疗的研究提供了全范的案例。

    我的发小与心理治疗师的联动,完全是由社会背景、个人背景、个人社会层次需求决定的,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他成为心理市场上的一个消费者,似乎是必然性。假使他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泛滥成灾,而没有一个配的上他的层次的精神导师出现,结果可能是它连商人也做不下去了。整个社会也需要他这样的人出现平衡一下社会结构的需求,毕竟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的发展可以淘汰许多人,但不会淘汰心理有问题的人,所以,配备层级内认可的精神导师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提高品味的社会态。

    讽刺的是,正是这些掌握着少数经济命脉的人群,从精神导师那里得到的却是虚假的精神抚慰,虚伪的精神力量,真正意义上从内审视自己的那种“真我”,在他们那里显得弱不禁风,一旦被提起,就比假我还要假,这成了某些心理市场的业态。

    众多的知识付费项目,其实就是心理市场上的一个研究结果的必然产物。焦虑者们需要的不是解决问题,需要的是用高层次的感觉,与普通人区分开来,证明自己焦虑是因为与身边的人太一样了,当别人虚度年华时,焦虑者们重拾惠本,仅这个动作就升华了,焦不焦虑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知识焦虑者的群体还会被划分。社会低层的人,大多数是知识不够,体力填补,焦虑人群的占比不高,因此,知识焦虑的人群占比就更少了,可以忽略不计。

    中产以下的层级,男性偏重于科学性、实验性、烧脑类的,比如左脑右脑心理学,多巴胺的等;女性偏好心灵鸡汤、治愈疗愈类、文艺情感类的。这两类多是学生、刚出校门或工作不久的,未来有可能成为中产中低层的人群。这种人群,最需要未来市场大量需要的职业类、实用型知识填充自己,从而给自己的社会排序添砖加瓦奠定基础,进行知识付费的过程自我感觉良好,从自身就能感觉到价值的提升,对未来充满希望。

    30岁左右的中产的中层级,成熟稳重的年龄,有经历,有阅历,他们的社会价值本身就是由自我强大的认知获得的,但他们仍然需要更强大,强大到不断攀爬以此稳固自己现有的地位,这种向上攀爬的借力,包括更宽泛的涉及诸多领域的新的认知,或者说成功人的一种情怀,这样才具备超越的可能,所以,具有美学意境的文艺范式的心理学成了这样一个人群的追捧。

    要说人生的大赢家当属中产的上层人物了,形成他们价值观的东西应该说是具有一定的神性了,以上两种群体所珍视的知识体,不能为他们所用,甚至被他们鄙夷,看一眼都会拉低身份的,能占据他们时间核和精力的被称为神秘的,出世的大智慧。

    最后,还有一个最高层级,就是社会精英了。在他们身上,不能用学习来定义他们对知识的吸取,应该说是研究心理学,并且扩展历史、生物学、宗教、社会学、经济学等,一旦将这些领域经由思考转化成系统性的知识,实际上它们就成为了一体,形成机制和规律,这样以来,这一切就不能仅仅是知识这么简单了,已经成为学术性的东西,这些就是精英们寻找的哲学包含的一切广义的认知。

    不难看出,知识焦虑者的人群就是第一个提到的中产后备军和中产的中层级,获得知识相对他们来说,有实用价值,有希望,为知识付费的群体大部分从他们中滋生。

    这些人基本上和官二代、富二代不沾边,能依靠的就是自己。那么产生焦虑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人在向阶层攀爬的过程中,艰难、痛苦,所以,他们认定,之所以这么难是自己的能力不够,他们把能力不足,都归功于知识的缺乏;另外,他们有一定的学历,深谙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并非常认同知识付费的模式。

    基于以上两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推断出,他们都很有自知:阶层不高,或者攀爬的费劲,无它,就是学习的太少,努力的太少,唯一能解决的就是通过知识付费。

    显而易见,知识焦虑者们,不是能力的问题,知识的问题,是心理上的问题。他们不是因为知识欠缺而焦虑,是因为达不到的阶层而焦虑,所以想通过知识付费解决阶层的问题。

    所以,以下给出知识付费的路径。

    因为阶层焦虑,以为是自己不够好,不够努力,配不上想要的人生,所以转化成为知识焦虑;通过知识付费这种方式,用学习的行动去规避焦虑的产生,而进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拖延症状,又会导致新的焦虑来袭……结果,在学习过程中,重新体验到的焦虑感来自放弃学习或者忽视学习的意义,新的焦虑来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最初为什么学习,好像也不重要了。

    那些打着心灵旗号的导师们,真可谓是大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已然不简单是一位导师,还是一位生意人。他们对客户的需求的研究,胜过对客户心理的研究,他们非常明白客户要是什么,要的是感觉,那种努力到感动自己的感觉。

    感觉是需要用心体会的,不是用脑思考的,处在焦虑中的人更愿意体验轻松愉快的事物,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好办了,导师不和你谈逻辑、认知、思维性的东西,只给到你描述性的表达,为了提高知识付费的层次,加上一些专业术语,比如“迭代”“反人类”“黑天鹅”“知识晶体”。

    导师更愿意为付费的焦虑群体提供心理学的“干货”,这些“干货”轻易被定义,也轻易被焦虑者们吸收,却视为臻宝,全部收入囊中,貌似缓解了焦虑的症状,实则不然,这些“干货”就像快餐,暂时性的喂饱了肚子,但对于生命而言,没有一点营养。

    读了那么多鸡汤,报了那么多课程,自己还是没有改变。

    想要根除焦虑,首先得从内开始的改变,学知识皮毛,扔出几个金句,吸引眼球的言论,人还是那个人,思维模式和行动力丝毫没有变化,唯一变化的是焦虑者们的钱少了。

    一切改变都得从行为上开始,知识付费如果只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达到这个层面很容易,和背英语单词一样刻苦努力就够了,最难的是把所学到的知识用思考去分析,转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并且可以把控这个能力。

    如果“干货”不嵌入它本身丰富的背景中用思维强化,将它置入另外的情境中去推理,“干货”就失去了它的延展性和意义。

    信息化的时代,大量的信息被人们剔除,被浓缩,很多时候拿到自己手里的已经是二手、三手的“精华”,我们称之为“碎片化”信息,不具系统性,没有任何思维和逻辑支撑,过目即忘,而正是这些无序的碎片化知识,导致心理上的焦虑。

    建构一种系统性的认知结构,从认识到认知,应该是一个训练模式,不是一门课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付费与焦虑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ij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