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zip压缩(效果明显)
在所有的web前端项目,静态资源基本都放在cdn上,gzip的压缩是非常必要的,它直接改变了js文件的大小,减少两到三倍。nginx的gzip配置非常简单,在你对应的域名底下,添加下面的配置,重启服务即可。gzip_comp_level的值大于2的时候并不明显,建议设置在1或者2之间。
# 开启gzip
gzip on;
# 启用gzip压缩的最小文件,小于设置值的文件将不会压缩
gzip_min_length 1k;
# gzip 压缩级别,1-10,数字越大压缩的越好,也越占用CPU时间 ,不是压缩级别越高越好,其实gzip_comp_level 1的压缩能力已经够用了,后面级别越高,压缩的比例其实增长不大,反而很吃处理性能。
另一方面,压缩一定要和静态资源缓存相结合,缓存压缩后的版本,否则每次都压缩高负载下服务器肯定吃不住。
gzip_comp_level 1;
# 进行压缩的文件类型。javascript有多种形式。其中的值可以在 mime.types 文件中找到。
gzip_types text/plain application/javascript application/x-javascript text/css application/xml text/javascript application/x-httpd-php image/jpeg image/gif image/png;
# 是否在http header中添加Vary: Accept-Encoding,建议开启
gzip_vary on;
# 禁用IE 6 gzip
gzip_disable "MSIE [1-6]\.";
2、 服务器缓存(效果明显)
为了提高服务器获取数据的速度,nginx缓存着静态资源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是测试服务器对html应该不设置缓存,而js等静态资源环境因为文件尾部会加上一个hash值,这可以有效实现缓存的控制。
nginx config.js中加入
location ~* ^.+\.(ico|gif|jpg|jpeg|png)$ {
access_log off;
expires 30d;
}
location ~* ^.+\.(css|js|txt|xml|swf|wav)$ {
access_log off;
expires 24h;
}
location ~* ^.+\.(html|htm)$ {
expires 1h;
}
图片缓存机制
http {
proxy_cache_path /var/cache/nginx/cache levels=1:2 keys_zone=imgcache:100m inactive=1d max_size=10g;
server {
location ~* ^.+\.(js|ico|gif|jpg|jpeg|png|html|htm)$ {
log_not_found off;
access_log off;
expires 7d;
proxy_pass http://img.example.com ;
proxy_cache imgcache;
proxy_cache_valid 200 302 1d;
proxy_cache_valid 404 10m;
proxy_cache_valid any 1h;
proxy_cache_use_stale error timeout invalid_header updating http_500 http_502 http_503 http_504;
}
}
}
上面的代码将会使用一块最大100M的共享内存,用于硬盘上的文件索引,包括文件名和请求次数,每个文件在1天内若不活跃(无请求)则从硬盘上淘汰,硬盘缓存最大10G,满了则根据LRU算法自动清除缓存。
这种缓存方式为了更快的索引,采用hash分级来存储图片,图片目录结构和名称都变得面目全非,因此网页热点图片,必须通过其他途径统计
3、浏览器缓存
浏览器缓存是通过html的头文件中的meta来控制。http-equiv是一个专门针对http的头文件,可以向浏览器传回一些有用的信息。与之对应的content,是各个参数的变量值。
4、Promise请求
es6的其中一个特性就是原生支持promise。在这里,我先不说异步编程里的generator和aync/await的属性。它们功能的实现都是基于promise。
Promise的特点在于:
1、减少回调函数
2、串并行处理
3、代码的优雅
5、第三方库使用CDN引入!!(重要)
echarts使用npm引入,打包大小为3M,使用cdn后...自己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