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期末,分数就是学生、老师和家长关注的焦点,而分数都会静静地告诉我们一切想要的答案。
“老刘,你那女儿才考90分哦,居然才刚及格。”魏老师对着正进门的刘老师说。
“不晓得她的,期末了,又不看书,有空就尽看些杨红樱的童话书。”刘老师搭过话来,抱怨自己的女儿。
“初中了,不要看那些书,没得用,课本上的都没背到,看那些书更没用。”魏老师愤愤地说。
......
这是刘老师和魏老师在交流自己孩子的考试,但是阅读和分数的尴尬却尽显无疑了。
魏老师是我们年级语文教育的领头羊,我才来这里不久,真的好奇她的教学方法,私下里还仔细琢磨过。可是,她却明确说读那些所谓的书没用,我真的有点意外。因为在部编版教材的背景下,怎么不提阅读?怎么不重视阅读?怎么能说读那些书无用呢?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抓两点,一是阅读,每周让学生完成至少2.6万字的阅读,读书范围尽量是名著,毕竟“名著”是经过时间筛选的精华,把有限的时间拿来读更有价值的书是一种学习的策略。阅读量在每周、半期、期末都要在班级做评选。二是写作,虽然初中生谈不上什么真正的写作,但我仍然喜欢把学生写的长长短短的作文叫做“文章”。我要求每周写四篇“每日思辨”,其具体要求是有中心,有主题,有完整结构;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五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字数100到300字之间。其次,完成“每周一文”,其选材就是“每日思辨”中的。我想,读和写就像跑道的两个弧,把语文学习变成了一个“圆”,我想融会贯通才会提纲挈领,语文学习就不难了吧。
这次语文期末考试,从年级上看,整体高分和及格率都不理想。我带的这两个班,也没表现出阅读和写作带来的优势,甚至对于九班而言,反而还丢掉了及格率高的优势。在这样的分数面前,阅读和写作仿佛就是一个笑话。
面对这样的分数,老师们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教学方法了。过字词关,那就是要三番五次的听写,三番五次的改正;过古诗默写关,就是要背死书,死背书;过文言关,就是要字句逐一落实,然后像刻印一样印在脑子里;过作文关,一是书写,二是字数,三是几个段落,如何开头,如何结尾......貌似把这些做好了,面对语文考试就万无一失了。讨论之后,想出下期的提分方略——背诵和刷题。
听到“背诵和刷题”这几个字,那美妙温柔的语文怎么就变得面目狰狞起来。记得身边某个小学校长说了这么一个观点:家长要孩子有个好的分数,这是不难办到的,小学的知识点就那么多,通过反复刷题,应付期末考试是没问题的,但是小学教育却不能尽是刷题,刷题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发展没有一点好处。这虽然是针对小学阶段而言,但我想,这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也未必不是这个道理。语文考试的题型从初一到初三没有多大差别,甚至和高中的题型也差别不大,所谓的答题思路和步骤也大同小异,甚至一篇文章初一学生做可以,初三学生做也可以,面对这样的考试题型,我们语文老师教什么呢?做题方法可以一劳永逸,然后就是暗无天日的刷题?如果真是这样,语文哪里还需要一周七八节课来上呢?我想,虽然一篇文章初一和初三的学生都可以做,但是对文章的认知能力却是不同的吧。
如果把语文考试比作一场羽毛球竞赛,那么,学生就是运动员。取得好的竞赛成绩,除了运动员先天的运动素质之外,确实需要专门训练腿部和手臂的力量,但是,饮食和作息习惯更是必须注意的,因为它们才是运动的力量源泉,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在运动场上左右逢源,取得满意的成绩。而阅读和写作应该算是饮食和作息习惯吧,哪怕是基础多么好的选手,如果不注意饮食和休息,最终也会“江郎才尽。”
还是坚持阅读吧,透过文字,看看别人世界的风景;还是坚持写作吧,通过码字运动,去扫清孩子成长路上的思想垃圾。不要等到毕业了,脑海里尽是记得刷题时留下的枯燥刻板的字眼,不要等到要提笔写文章了,脑海里尽是些应付考试时的呆板和无病呻吟的弱智句子。我想,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尴尬吧!
2020年1月14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