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宪宗时期,虽京都早已迁至北京,但金陵故都依旧繁华似锦。
自古秦淮河畔多名妓,此时的她与邵三都是自立艳帜的诗妓。
虽她们同操一业,又是好友,性情风格却迥然不同。
邵三年十八,性情温婉娴静,她虽仅十六岁,性格却清雅孤高。
两人也有共同之点,就是卖艺不卖身,主要以诗文弹唱酬客。
宪宗成化十四年冬天,闽县世家子林景清路过金陵。
被邵三温柔娇艳的风采迷住。
她正巧路过,看见林景清随手搁在茶几上的诗笺,生了倾慕之情。
邵三看出她的心思,与其成好事。
人碰杯畅饮,言谈更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转眼已是夜阑人静,邵三知趣地悄然离席归去,当晚林景清留宿,与她同入鸳鸯帐。
数月之后,林景清所带盘缠用尽,家父催他归家。
林景清打算回家后禀明父母,再马上回头来迎娶她。
此时明朝廷皇帝无能,宦官乱政,国家一派混乱。
东海倭寇乘虚而入,在闽浙沿海带烧杀劫掠,肆无忌惮。
林景清本想冒险北行,无奈父母坚持反对,直到六年后。
他迫不及待地兼程北上,一路思念情人,归心似箭。
天晚上,在白沙渡泊船他见女子从河对岸渡水而来。
正是她。
对情人说说哭哭笑笑,不觉就巳东方发白,荒村鸡唱。
林景清眨了眨眼,再一看,怀里的情人倏忽竟不见了,不过是南柯一梦。待他来到金陵,才知佳儿已逝。
深夜不寐,他索性起身蹁步来到廊下。
无意中回头,隐然看见卧室内烛影闪动,一身盛妆的她含笑坐在芙蓉帐中,神貌一如往昔。
二日,邵三进来照应竟见林景清
躺在馆中玉香的身边,气息已尽。
她是玉碎香凝,杨玉香。
准愿来世,与君偕老,莫负相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