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的灵感转瞬即逝。从晨间,第一分钟的清醒,就要马上提醒自己,不要在床上拖沓的空想。
昨天简书号上挂上了第一枚日更20天的勋章,有了小小的满足感,这算是完成了写作第一个小目标。
后面的路还给自己定了无数个小目标,比如说每天日更千字,比如说多多阅读关于写作的书,把文字提炼得更有逻辑感。比如说写篇阅读量1000+的爆款文出来,惊呆自己等等……
第二个目标,坚持日更千字,挂上365天日更小勋章。
之前的理想是日更百字,到现在的目标日更千字,开始的时候也担心是不是目标定的太过高远而不切实际。毕竟坚持太难,而故意漏水给放弃,需要合适的理由。毕竟一共才写了26篇文,而其中只有3篇过千字文,有一篇还是东拼西凑才够数。
但是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最初写文的心态,开始抱着用文字发泄情绪而注册的简书号。写了几篇就无感停滞了下来,后来无意间一冲动,加入了日更挑战。
当时的想法就是,现在的app和平台太多,既然站好队伍,就不能原地踏步。毕竟自己不仅仅是为了无谓的发泄而写文字,从小到大对书和文字的热爱一直深埋心底,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发芽开花。百字日更,对于自己来说也不是太难的事情,而且失败了也没有什么损失。但是还是在微信朋友圈里的熟人地带,公布了这样一段话:
“今天开始的简书目标,日更一百字以上,如果做不到就用这句优雅的‘乐色’来骂自己吧!开始小学生作文之旅![奋斗]”
我还是不想当个“乐色”,所以日更这事,非得舍命的玩下去。从那天开始每天晨起想想主题,晚睡想想心得。生活全是一本流水帐,灵感飞逝,被强迫的事,就没有了初衷那么的甜了,有时候实在挤不出字,就来顿摘抄,放低要求,只要能坚持就是好的,就不是那“乐色”了。
好在,遇到最初的瓶颈时,我浏览了很多简友关于坚持日更挑战的文章,一篇篇的鼓励和心得,给了我不少启发,也让自己信心满满的坚持下来。
开始要求是坚持日更百字以上,有时候空余时间多,就不知不觉一口气一篇文写多了些。写了20多篇再回头看看,有好大一部分文章都无意识的停留在800字左右。
平时碎片时间多,已经养成了碎片化思考的习惯。碎片化思考是一种很有局限性的思考方式,但是写长文就对作者的思考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的深入是有一定要求的。不然写着写着就会发散跑题,在疾笔成书的过程中,也刻意提醒自己这个问题,但是目前解决的方式就是嘎然止笔,掐断思路了。
想要突破这800字上升到千字文的坎,在这混水般的日子里,是肯定得花一定功夫的。但是我是那种有了第一枚勋章,便期待第一篇爆款文的贪念之人。定下了日更均千字目标(月更3万字)后,就停步不前,肯定不是本人的爱好,抱着钉子的专研精神,开始收罗阅读写作类的书籍。
这样便开始着手,定下第一个目标后的行动。昨天读完了第一本关于写作的书《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资》,而且在傍晚时分,接孩子晚辅的途中路过书店,偷溜进去翻到《写作的禅机》《写作之书》两本,一路到家都偷偷的欢喜,好像儿时偷得了某本武林秘笈般的激动和兴奋,一直等孩子睡着了,还惦记着捧起书拜读了大半本。
下面先说说《写作是最好的投资》这本书带来的收获。
“冯唐有个九字箴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写作时,把你对灵感的期待、质量的要求、结果的预期,统统忘掉,允许自己有“写出世上最烂的垃圾”的自由。”
前面我说了,如果不坚持写下去,就要用优雅的“乐色”来骂自己,而巧不其然“乐色”的意思就是闽南语的方言里的垃圾。
那如果本书的逻辑和自己的逻辑结合起来,意思就是先允许自己,写出世上最烂的垃圾,才不会变成,心底那个对自己否定的颜色——“乐色”。
这样结合的写出文字来,仔细揣摩,嘴角上扬,遂觉有那么点意思。
这便是文字的魅力了,打个框架没准备腹稿,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书里的文字和心里的想法交织,会生出什么样的宝宝?就像阿甘正传里的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
“保持高质量输出的五个关键词,死磕,敢拼,专注,野心,好奇心”,你的下一块巧克力只会越来越芳香馥郁。
如何提升文采的篇章里,三要点:
第一,语言尽量简单化、口语化;
第二,用文字营造画面感,多用名词和动词;
第三,用具体代替抽象。抓住清晰高效的思维逻辑。
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1. 本人一直以来的文字属于自嗨型,喜欢用形容词,成语,堆叠自嗨,好像显得自己很有学问,词汇量丰富。
其实真实状态,属于还停留在小学生背单词的阶段,此书一语点醒梦中人。
书中具体举出了例句如下:
“你做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你看,这就是名词和动词不断叠加使用的效果,没有一个形容词,但是它勾勒出了几幅让人无比向往的画面。
2.自己在平时写文章时,饱含情深似海,提笔一挥,多层的逻辑,双重的否定,从句里套从句,就开始铺面而来,本来就是根花花肠子,东绕西凑的,最终词不达意,毫无重点。
作者指出上面各种情况,都很容易让读者为了寻找句子主干而被迫放慢阅读的速度,消耗掉他们的耐心。
应对策略就是一个过长的从句,你要把它拆成几个短句;多层的逻辑,要改成单层的逻辑;尽量不用连锁的形容词,如果去掉形容词会丢失语意,那就打破句子原有的结构,重新安排一整句话。
短句跟长句相比,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容易有节奏感、音律感。想想我们平时说话,一般一口气不超过10个字。记住,多用逗号,会让你的文字节奏更加明快。
3. 当心潮澎湃的写完一篇自认为的著作,最后修改时,作者也有理有据的罗列出来,平时自己忽视的几个要考虑的方面:
·想写的东西表达清楚了吗?
·语气是否合适?
·信息完整吗?有没有漏掉什么重要的信息?
·故事案例是否真实可信、吸引人?
·逻辑是否有问题?观点表述是否简洁有力?
·有没有错别字、标点错误、文法错误?
带着这些问题,具体的分析自己的文章,前路更加清晰明确。写作的意义除开抒发情感,娱乐自己之外,更应该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
正如作者书中说:
逻辑的核心是清晰高效地思考问题,而人的思维天生具有发散性。有逻辑的表达,就是从我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再组织语言,条分缕析加以论证、呈现。缺少这种沉淀、编排的过程,所有素材、观念就是一盘散沙,“前言不搭后语”往往就是这么来的。
此文用一句名人金句来做结束语。抱着让本人从自嗨型文字蜕变成愉悦他人的文章,这一宏图远志,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文章不但应该做到能清楚地表达你的思想观点,而且能让读者在接受你的观点的过程中感到愉悦。
——(美)芭芭拉·明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