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商鞅言出必行,一点都不过分。商鞅为人严谨 ,尤其是在变法的时候,他一丝不苟,言出必行。若有人不信,我举三个事例便一目了然。
第一个事例则是广为人知的立木取信。这个故事发生在秦国。这时,商鞅已经开始变法了,商鞅便立了很多条规矩,对老百姓无害。但是老百姓还是怀着半信半疑的态度去看这次变法。商鞅为了让老百姓们都相信他。商鞅传令下去把木头立在秦国首都的南门,然后让老百姓们去运到北门。谁要是将这块木头搬到北门则奖励三十两黄金。但是号令发布了很久,只有更多围观的老百姓,但却没有一个人敢搬。每个人都害怕搬了以后摊上了什么事。商鞅看到老百姓不为之所动,发现要变法成功,必须要老百姓相信他,因为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但这样的举动明显是不相信他。所以商鞅传令下去加大金额,从三十两黄金变成五十两黄金。过了许久,终于有一名老百姓将这块木头搬到了北门。而商鞅同时也信守承诺的把五十两黄金交给了这个老百姓。这时才有人信服。可见这位老百姓家里是多缺钱,或者是他太爱财了。如果我就是这些老百姓,我是当然不会去搬的,因为这么诡异的事情,生怕是不知道有什么阴谋。谁也不能因为钱而害了命吧。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商鞅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并且在这之后大多数人也都信服了商鞅。
而第二件故事也是发生在变法期,这件故事就是太子犯法。这件故事同时也是至商鞅于死地的伏笔。在商鞅面前一视同仁,公办公事从来没有私心。而在商鞅的变法中,他又立了一条这样的法规。商鞅说:“既然老百姓犯法,都要受到处分,那么太子也不能太过嚣张。所以太子犯了法也是要受到处分的,不过太子是秦国的接班人,在身体上能有一点闪失,于是我决定如果太子犯了法,那就由他的学习老师和行为老师来受罚。”商鞅具体说的什么我也记不得不太清楚,但是大概意思就是这样。于是在太子犯法的时候,商鞅就对太子的行为老师实行了割鼻子的刑法。虽然看太子对于这件事没有什么反应,但其实心里已经和商鞅结下了仇。不过当时秦孝公在位,而商鞅又是秦孝公的宠臣,国家上下的事都由商鞅来管,所以太子只能忍气吞声,接受这一事实。但商鞅却不知这件事便能置之于死地。可能是因为当时秦孝公在位,商鞅没有想这么多。商鞅这样做也是为了博得百姓的信任,因为百姓认为太子最大,谁也不敢动。所以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商鞅是言出必行的人。
而第三件事是奖励军功。商鞅变法是历史上的里程碑,而商鞅变法里,我记得最清楚的也就是奖励军功。因为这条法规是让秦国一统六合的重要法规。在这条规定理商鞅详细说明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 就是说有功劳的贵族子弟,可享受荣华富贵;无功劳的,虽家富,不得铺张。也就说明了奖励的做法:将卒在战争中斩敌人首级一个,授爵一级,可为五十石之官:斩敌首二个,授爵二级,可为百石之官。各级爵位均规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数量标准和衣服等次。商鞅以此来激励士兵,让士兵在战场上有了斗志,从而最终获得战斗胜利。并且事后商鞅如约兑现,把士兵们该有的给了他们。从而他在秦国也有了威信。
在他著名的变法中,不管是立木取信还是太子犯法或是奖励军功。我们都能看出商鞅是一个言出必行的人。并且也因为商鞅这样的言出必行,所以才使他的变法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