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和茶会喝茶指南
在知乎囤积几百个关于茶的干货,我还是喝不懂一个茶,咋办?答案是这

在知乎囤积几百个关于茶的干货,我还是喝不懂一个茶,咋办?答案是这

作者: 和茶会 | 来源:发表于2018-05-10 16:05 被阅读0次

愿我们能爱,会爱,平等的爱,和茶会,和你一起,平等,如是,真爱!

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

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

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亚瑟 • 叔本华

我的答案很简单——“ 理解 ”

如果你对下边几个问题有感觉,这篇文章值得你花几分钟阅读!

当有人问你“这茶口感怎么样?”你只会说:“有点苦/有点甜/有点香/有点涩……”

当别人对一个茶高谈阔论的时候,你在旁边一脸懵逼,为什么我喝不出他说的味道?

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能让我在对一个茶不了解的情况下判断这个茶的好坏?

也许你已经在知乎上听了好多茶的LIVE,收藏了好多关于茶的干货。但是到了实战场景你还是只能尴尬而不失礼貌地呵呵呵。其实,你仅仅是“知道”,而不是“懂得”。

其实这也是我刚学茶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也是我这篇文章想给你解决的问题。

在这我会给你们一个理解的框架,六个学习的步骤让你学会思考并理解一个茶叶。

 最后,我还会给一个让小白都能用的,可以快速判断一个茶好坏的方法

一个框架

开时学习品饮,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记工艺,记审评术语,可是我发现对我的品饮的能力没有多大的提升。因为它只是简单罗列了一个茶类的某种外形,香气或者滋味的形容词。这导致你很难可以利用这个标准来找到你所看的,闻到的,喝到的。即使你找出来了,你也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其实你也看到知乎上关于茶叶的问题都是围绕“工艺、品种、口感”三个方面来进行讲解,工艺是怎么样,品种是怎么样,口感是怎么样?问题是你记住这么多名词,形容词后,说句不好听的,你转头就忘了!

为什么?因为你们没有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为了方便大家,我画了下边一个图。

感官特征:

指茶叶外形,香气,滋味。

工艺特征:

指不同茶类的关键工艺对外形,香气,滋味的影响。

例如:绿茶的炒青,乌龙茶的做青和焙火,黑茶的渥堆等等,

品种特征:

指茶树特征和地域特征的结合孕育出独有的品种特征

例如:常常听到的“岩骨花香”

通过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不是简单1+1=2的关系,而是一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关系。

茶叶的感官特征是由茶树品种+工艺特征结合呈现的,感官特征反映一个茶的制作工艺是否完美,工艺有没有体现出一个茶独有的品种特征以及地域特征。

所以说,知道再多高大上的形容词,喝过很多很多的茶叶,这些都不是懂茶的标志!重要的是你能通过感受有限的感官特征所形成的特点,利用学过的知识,去解读这些特点背后所代表的意义,这些才是见功力的地方!


 六个步骤

1、喝茶时,学会向自己提问

当你第一次喝茶时,你先要问自己基本的问题:这个茶香不香,涩不涩,甜不甜,苦不苦,因为这是一个茶口感的基本结构,要学会问自己这个茶有哪些地方让你喜欢,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舒服。最后,从喝到的香甜苦涩建立对一个茶基本的印象。

2、记住茶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喝过一个茶以后,要问自己这个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好的,还是坏的?好在哪里,是够香?够甜?不好在哪里,太苦还是太涩?如果什么印象都没有,那只能说明这个茶太烂。

3、要敢于详细地说出你的感受!

要学会品茶,要敢于说出口,不要害怕别人的言论,把你的对这个茶的印象详细地说出来!怎么详细?比如回甘,你不要只说回甘好,你要告诉别人回甘长还是短。茶有涩味,你不要只说涩,要告诉别人这个涩能不能化掉,还是说这个涩又导致另外不好的感受出现了。

4、了解关键工艺

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六大茶类加工工艺,可是我们网上,书上看到的只是该类别中的基本工艺,具体到不同产区不同茶叶品种,它制作工艺都是各不相同,都有它关键工艺。而这些不同的关键工艺造成了现在千茶千面的原因,要了解一个茶,就要了解它背后的关键工艺。

5、了解具体产地

学具体产地,理解不同场地的不同微气候、不同土壤、不同小环境类型对差异品质影响等等。

6、了解茶树品种

一般我们在网上看到茶树分类介绍无还外乎就是乔木,灌木,小乔木,细一点会分成大叶种,小叶种。可是具体到不同产区它们,他们都有自己独有的品种,了解这些品种特有的香气和滋味特征,品种和产地之间的联系。


一个方法

最后我要介绍一种人人都可以使用,可以快速判断一个茶好坏的方法。使用这个方法即使你是一个小白,你都可以轻松地把一个茶的底挖出来。

我把这种方法称为:“破坏性冲泡”,通常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坐杯”,“闷泡”,“审评冲泡”

为什么要使用“破坏性冲泡”?因为一个茶随着高温浸泡的时间越长,它的缺点就会无限放大!它的内质和工艺的好坏也会随着长时间浸泡在茶汤中表露无遗!

使用方法:

一个普通的茶具,盖碗、紫砂壶、保温杯都可以,5-8克正常泡茶的投茶量,100度开水闷泡三分钟。三分钟后这个茶所有的一切都会通过感官告诉你!

使用场景:

当然是去买一些价格较高的茶的时候用啦!要知道习茶人通过控制水温,出汤时间,投茶量来让一个茶完美的呈现或者掩盖某些缺点。当你无法判断这个茶底细时,你就让他进行破坏性冲泡!

但是这时一般有下边两个情况:

刚才好好喝的茶,现在难喝到死。(商家脸都绿了,你被人赶出门)

刚才好好喝的茶,现在一样好喝!(恭喜你喝到好茶了,但是你不一定买得起!)

最后我想提醒一下各位,在外请慎重使用!

过去探索茶叶的这些年里,我踩过各种各样的坑,遇到层出不同的套路,更是交了不少学费,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文章可以帮助各位同好建立起一套理解茶叶的框架,在探索茶叶路上少走点弯路,少交学费。

在这里我还要说明的是,如果不会构建一个让自己独立思考和理解茶叶的体系,即使知道再多词汇,你还是不会评价和描述一个茶,该被坑的时候还是会被坑。只有在建立起自己的体系后,利用网上的这些知识去对自己的体系进行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丰富你对茶叶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说到底,喝茶,是一个技术性问题!

如果你对茶叶有任何疑问请把问题私信我。


愿我们能爱,会爱,平等的爱,

就是蓝色星球美好的未来!

和茶会,和你一起,平等,如是,真爱!

我们提供好茶、思想、美玉、美器,与你分享。

“此文章为和茶会原创,特此声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知乎囤积几百个关于茶的干货,我还是喝不懂一个茶,咋办?答案是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tt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