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益值:心智、情感、身体、物质等各层面对自己的价值/好处
-
半衰期: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件,影响会更持久
“收益半衰期模型”跟我们常用的“紧急重要度模型”类似,两个模型的交集点在于对事情价值的评估上,“重要”是一个相对更模糊的概念,可以用“收益半衰期”做进一步的拆解;差异点在于收益半衰期模型评估的是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而“紧急重要度模型”评估的是一件事情要什么时候做。
判断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做,看它的半衰期,核心原则是: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短半衰期的事情为什么不值得做?因为它的收益值容易过时,不易被累加。比如追随流行买的衣服、花一上午刷的热点新闻。
低收益值的事情为什么值得做?因为收益值可以累加。这里的高、低是一种相对概念,很多高收益值的事情都是由长期的低收益值的行动累积起来的。愿意做低收益值的事情,也是不急功近利的表现,关键是要做、要行动。
在个体差异面前,收益值与半衰期的评估也要分两种情况:
-
学习方法、技能,积累可信的知识、稀缺性资源之类的事情,本身就具有“长期保值”的属性,个体差异不大。比如“经典作品”,就是可信的、经过时间和历史考验的,阅读经典,就是一件长半衰期的事情。
-
看电影电视剧、旅游、打游戏之类的事情,在个体的收益值与半衰期差异较大。一个认真做攻略、写游记的人,与一个走马观花、到此一游的人,在旅游这件事上,收益值与半衰期有极大的差别。
如何花时间的第二个要点,是把握节奏,有快有慢。这个观点比较常见,也好理解。重要的是想清楚什么事情应该求快,什么事情应该求慢,为自己的行为做修正。
列了一些事项,可以自己比对一下:
-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验劳动、常规的事务性工作、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做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前的酝酿思考、挑战性任务前的准备等。
如何花时间的第三个要点,是提升时间的使用深度,方法是四个字——全情投入。时间使用深度的评估标准是时间的质量度,心理学家把人全情投入到一件事情中的状态叫作“心流”(flow)状态,心流状态下的时间质量度是最高的:
-
工作时间,心流状态下做事的效率是最高的,完成事情的质量度更高,相应时间的使用深度也更高;
-
休闲时间,心流状态下的放松度和满足度是最高的。边看电视边磕瓜子边玩手机都是被动式休闲,没有全情投入,大脑也一直切来换去;而如果是写作、绘画等创造性活动,或者是陪伴孩子,全情投入带来的满足感是完全不一样的,相应时间的使用深度也比较高。
李笑来老师给“财富自由”下了一个定义——一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时间。所以其实财富自由本质上是时间的自由。
时间是丈量生命长度的一种工具,交换时间就是在交换生命。所以一个人看待时间的态度,就是他看待生命的态度。
民国时期的大学者梁漱溟先生说,对待时间,需要一种“郑重”的态度:因恪守本心而知事情轻重缓急,因尽全力无保留而使其事竟成、光阴未曾虚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