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查阅资料的时候,碰上了两个完全不认识的家伙,毫无印象。
这俩家伙,面孔生僻得很,出自下面的句子:“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
“颉颃”?这啥东东啊?
手边既无字典,也无词典,除了赶紧问度娘,似乎也别无他法——
颉颃: xié háng,出自《诗·邶风·燕燕》,亦作“颉亢”,原指鸟儿上下翻飞,引申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进一步查证后,“颉颃”的庐山真面目便渐渐清晰了。
现引证解释如下:
其一:鸟儿上下飞、向上向下飞。
语出《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汉代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唐代许浑《孤雁》诗:“昔年双颉颃,池上霭春晖。”
潘飞声《题披秘石门》诗:“此来发奇秘,宇外高颉颃。”
其二、引申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晋书·文苑传序》:“潘 ( 潘岳 )、 夏 ( 夏侯湛 )连辉,颉颃名辈。”
宋代岳珂 《桯史·姑苏二异人》:“﹝ 呆道僧﹞状不慧,而言发奇中,与 何 ( 何簔衣 )颉颃。”
清代刘大櫆《<见吾轩诗集>序》:" 中畯 乃独得雄直之气,以与古之作者相颉亢。"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郑如英,字无美,小字妥娘。工诗、词,与卞赛、寇湄相颉颃也。"
其三、对抗,引申为较量。
清朝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成》:"进退颉颃,相持约一伏时。"
清朝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其四、倔强,傲慢。
《淮南子·修务训》:"则虽王公大人有严志颉颃之行者,无不惮悇痒心而悦其色矣。"
晋朝夏侯湛 《东方朔画赞》:"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颃以慠世。"
宋代陆游《叹老》诗:"酒徒分散情疏索,棋敌凭陵意颉颃。"
自此,识别有效,存入大脑。
说些后话:
原以为,我这个时不时地抱着词典“啃”的人,是有些能量的,却不想冷不丁地就冒出来俩拦路虎。
看来,苏子瞻苏大公子在“识遍天下字”的前面,加上了“发奋”二字,确乎深有体悟啊。
东坡先生尚且如此,我这个小女子更当如是啊!只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的人,才有可能“立志读尽人间书”吧。
知识,是精神世界的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