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紧张而又充实的暑假一晃而过,我们又一次踏进了九月,踩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一个新的轮回。同时,又一批新同学加入我们梅中大家庭,欢迎你们来到梅中,理想将在这里起飞,明天的辉煌将在这里铸就!此时此刻,让我们祝所有的老师,工作顺利!所有的同学,学习进步!
为什么要读书?
今天我想和各位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读书?”
人类三千年的文明史、文字史,其中两千七百年横亘其中的是文言文,所以“文言乃民族文化之根源”。
我们梅岭中学有不少优秀学子考入清华,那么,同学们,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来源于哪里呢?
不错,《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乾卦,一个坤卦。所以清华大学的精神就是天地精神!
这种天地精神,天人合一便决定了《易经》是群经之首,决定了《易经》是儒家文化的发轫之地,道家文化的发轫之地,诸子百家文化的发轫之地!
两千五百年前,我们这个民族是温柔敦厚的,我们这个民族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谦谦君子,为什么?因为人们都在读《诗经》,《诗经》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无邪”,告诉我们“中”,告诉我们“正”,告诉我们“不偏不倚,刚刚好”,告诉我们“执其两端,用其中”!
看见更好的风景,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们初三的同学学习《诗经两首》(《关雎》、《蒹葭》),这是两首爱情诗,对於爱情,《诗经》讲“发乎情,止乎礼”,刚刚好才是美好的。
《论语》是中国人的圣经、精神家园,许多人都听过或都知道宋代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是半部《论语》治人心,人心治则天下治。
一部《论语》围绕“学”而展开,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学,究竟学得如何。
胡适一辈子反孔子反传统,而实际上他最传统,我们都知道胡适学贯中西,而他的妻子是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文化差异也没有影响他们夫妻二人相守相伴度过一生。
鲁迅最尖锐,他写《二十四孝图》,他反对封建孝道,而他恰恰是个大孝子,《父亲的病》我们知道了他去仙台学医的原因。尽管他不满封建婚姻,但他一辈子也没有与朱安离婚。他一生仍活在儒家文化的阴影里。
日本文化底色是“耻感文化”(切腹),欧美文化底色是“罪感文化”(圣经讲原罪、洗礼),中国文化底色是什么呢?有人说是“苦感文化”,因为中国人信仰佛教,生老病死,暗别离,怨憎恨。别忘了,佛教是从哪里来的,所以这是印度文化底色。
时间的吞噬者
中国文化底色是“乐感文化”,这是由《论语》奠定的,我们看看苏轼,苦中作乐,一生坎坷,依赖快乐!萧索的秋景在他笔下却显露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范仲淹“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好,现在我告诉你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所以同学们不要害怕文言文,不要拒绝读书,西汉的刘向说:“书犹如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为什么要读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