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社会底层的人,会经常互相伤害。他们是羊,同时也是凶兽。但是遇到比他们更凶的兽时便现羊样,遇到比他们更弱的羊时,便现凶兽样。”有些人属于典型的有仇必报,而且一肚子坏水,为了达到目的通常不惜任何手段。
社会环境对人性善恶起着很大影响作用。在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更容易表现出善良的一面;而在战争、贫困等恶劣环境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恶的一面。此外,教育、家庭、媒体等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人性的善恶。
通过对历史、文化和社会角度地看,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人性善恶问题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现象。人性善恶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了灰色地带。我们应该尊重人性的多样性,同时关注人性善恶的动态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愿意相信人性是善良的,但是,却不得不接受着一些人善良中的丑恶。
我从不相信人性本恶,一直用一颗平常的心,感悟着别人口中的恶人散发的善良与美好。
于是,我懂了。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所谓的善恶,只是一些人眼中的印象罢了。
人性,从来都是两面性的,你不确定一个人会在什么时候,经历了怎样的故事之后,突然地转变。你也不确定一个人会用最“真诚”的微笑,还给你一个最虚假的背影。
于是,你开始懂得,人性,原本就是这样的善变。归根结底,不过是一场场利益的驱使,情感的挫败,欲望的膨胀,私心的贪婪。只是,在你懂得之后,你开始理解了人性……
聪明的人,总是动用着脑子,解放着双手,散发着精明的人性。
愚蠢的人,总是没有脑子,做着令人不齿的事张扬着粗俗的处事哲学。
淡泊的人,总用一颗玲珑心写就优雅的人生。
甘于平凡的人,总是用一颗平常心写就琐碎中的不平凡。
真正看透的人,用一颗超脱的心,淡然微笑着俯瞰着喧嚣的人生……
真正看透的人,用一颗超脱的心,淡然微笑着俯瞰着喧嚣的人生……
在利益面前,最容易看到真实的人性。自私也好,其他也罢,当面对利益的瓜分,有的人淡然处之,有的人蜂拥而至,有的人静观其变,有的人高高地俯瞰,这时可以看到人性。
当一个人面对着所有的利益可以无动于衷,或者能够泰然处之,折射出来的是让人仰视的尊重。当面对蝇头小利,一群人趋之若鹜,反映出来的是低俗的人性。
当温饱问题已经解决,贪婪和欲望是人性的大敌。在一些不被重视的暗藏在内心角落里的东西,会在某一个时刻跑出来,张牙舞爪,啃噬着一个人最风光最美好的心灵。
也有一些人会在黑暗的角落里,破茧重生。让人性重新展露出光芒。那时,我们就读懂了人性的悲哀和喜悦。
在生命限于最危难的时刻,我们总能看到善良的人性。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总能领悟龌蹉的人性。其实,在很多人心里,都希望别人比自己更差。所以,当一个人落难时,你总能体会到善良的人性。
但是,当一个人高于自己时,却从内心里无法接受别人的优秀。于是,嫉妒、猜忌、甚至动用其他的手段,来贬低别人,成就自己的好,说到底也是人性的使然。
人性,是做人时最基本的性情;也是为人处世时,表露出来的最本真的心灵。
有时,善举和恶行就在一念之间,由那一时刻首先出现的念头所决定,如果稍稍提前和错后,人就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行为。但我们却常常认定人的所有行为都出自必然,什么样的人就一定会做什么样的事,而忽略了人行为的随机性和偶然性。
人性的蒙昧群体性的存在于很多人身上,非知识和进化所能去除。也许,一万年后,人也仍然无法摆脱蒙昧,这仿佛是确定无疑的。因为无论怎样进化,悟性和自省能力,都将是人所稀缺的。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和推敲的——善与恶都是。或者解释得更清楚一点,就是说,人性中善的体现,同样是需要有让能够它生存的“土壤”的,对于不同的人,可能对“土壤”质地的要求不同,所以在非极限条件下,我们可以区别出不同人“善”的程度。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其实并不是“人性能不能经得住考验”的问题,而是如何修缮、维护或建立更多适合人性之“善”生存的土壤,去覆盖人性之“恶”的土壤,是怎样保护善意人性广泛而深入存在的问题。
或许,你我的心在人性美好与丑恶的边缘徘徊,或许,平凡的你我从来都是一颗平常心,那么,就让最真诚、善良的种子种在自己的心田,开出一朵荷的清雅,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成就自己,成就他人!
网友评论